送僧还日本

榜人理行舻,日出江水平。

扶桑渺何许,万里浮沧溟。

上人国之彦,夙悟最上乘。

慕此中华风,一锡事游行。

名山与奥谷,足迹已遍经。

曰予处阛阓,幸矣识韩荆。

论诗坐终日,问法天花零。

相得臭味同,蔼蔼芝兰馨。

岂比钱刀徒,市利纷以营。

去去须臾间,何以展我情。

江草色萋萋,江花亦冥冥。

浮云聚复散,不能常合并。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窦从周在送别一位即将返回日本的僧侣时的情景和内心感受。诗中充满了对友情、道义以及自然美景的赞美。

首句“榜人理行舻,日出江水平”描绘了清晨江面平静,船夫整理船只准备启航的景象,象征着旅程的开始。接着,“扶桑渺何许,万里浮沧溟”通过想象扶桑(日本)的遥远,表达了对友人旅途的关切与不舍。

“上人国之彦,夙悟最上乘”赞美了僧侣作为国家的精英,早年就悟得了最高层次的佛法。接下来的“慕此中华风,一锡事游行”则表明僧侣对中华文化的向往与追求,通过行走各地来实践佛法。

“名山与奥谷,足迹已遍经”描述了僧侣遍访名山大川,深入探索自然与佛法的过程。“曰予处阛阓,幸矣识韩荆”则提到在繁忙的都市中,有幸结识了韩荆,进一步丰富了僧侣的生活体验。

“论诗坐终日,问法天花零”描绘了僧侣与诗人共同探讨诗歌与佛法的场景,体现了他们精神上的契合。“相得臭味同,蔼蔼芝兰馨”表达了两人之间深厚的情感与高雅的气质,如同芝兰之香,令人敬仰。

最后,“岂比钱刀徒,市利纷以营”对比了那些只追求金钱利益的人,强调了僧侣与诗人所追求的精神价值。“去去须臾间,何以展我情”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以及希望未来能有机会再次相聚的愿望。

“江草色萋萋,江花亦冥冥。浮云聚复散,不能常合并”以自然景象结尾,象征着友情虽会经历离合,但如同江草江花、浮云聚散,总有重逢之时,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与对未来相聚的期待。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不仅展现了诗人与僧侣之间的深厚友谊,也蕴含了对自然、文化、佛法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与情感的佳作。

收录诗词(1)

窦从周(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次韵陈可复见赠

二年穷谷斸黄精,两见骚人赋落英。

万事吾今负初愿,百年君亦厌虚名。

花开花落春还夏,窗暗窗明雨又晴。

莫读离骚但饮酒,从来前辈戒秋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赠萧光祖

之子固绝俗,少年甘寂寥。

田园一蚊睫,书卷百牛腰。

雪径晴犹冻,烟江晚不潮。

个中勤著语,老耳欲闻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哭杨虞臣丈

先君捐馆时,亲旧止四五。

丁宁奉遗训,我没谁抚汝。

孤生卧苫块,泣血诵此语。

杨公十年旧,不见五年许。

两萍忽相遇,握手涕如雨。

高怀几骨肉,老语倾肺腑。

生死见交情,公固不愧古。

呜呼英锐气,又掩泉下土。

我行田野间,陈迹时一睹。

尚馀旧题壁,犹有所畦圃。

二儿吾未识,必有称家主。

寥寥先友记,文缺久不补。

渠如能缀缉,吾敢惮覼缕。

但得行实完,虽迟不犹愈。

形式: 古风

赠萧希仁(其一)

钟山昔游眺,苍翠莫崚嶒。

不睹骑鲸像,空瞻下马陵。

斯文今堕地,夫子独传灯。

剩欲抠衣问,嗟予病未能。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