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龙瑞观

泛舟秋水一湖平,入观松风数里清。

丹井有泉仙迹在,玉书藏穴禹功成。

步虚夜月千峰静,投简春霖万壑盈。

述记贺知章手笔,题诗元相国声名。

结庐野客前溪住,采朮幽人绝顶行。

杉桧影侵山殿冷,星辰光逼醮坛明。

降仙台畔看云过,射的潭边听鹤鸣。

樵客多闻逢异事,洞天都不远重城。

林閒窗户尘难到,衣上烟岚暮自生。

不待照湖天子赐,欲将长往换浮荣。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翻译

秋天泛舟湖面如镜,深入松林感受清风几里。
丹井之泉显示仙人足迹,玉书藏于洞穴象征大禹功业完成。
夜晚在寂静的千峰下漫步,春天在万壑间投递书简祈雨。
贺知章的手迹记录了这一切,元相国的名声与诗篇相应。
隐士住在溪边小屋,独自攀登绝顶采摘术草。
杉桧树影映衬山殿清冷,星辰光芒照亮道坛明亮。
在降仙台边看云飘过,射的潭边聆听鹤鸣声。
樵夫常遇奇异之事,仙境近在咫尺远离都城。
林中静谧,窗户免于尘埃,傍晚衣衫沾染山岚。
无需皇恩赐予湖光,我愿舍弃浮华换取长久的宁静。

注释

泛舟:乘船。
秋水:秋日湖水。
一湖平:湖面平静。
松风:松林间的风。
数里清:几里清风。
丹井:传说中的仙井。
仙迹:仙人的踪迹。
玉书:珍贵的玉质书籍。
禹功:大禹治水的功绩。
步虚:夜行。
投简:投递书简。
贺知章:唐代诗人。
元相国:元代宰相。
结庐:建造房屋。
野客:隐士。
杉桧:两种常绿乔木。
山殿:山上的宫殿。
降仙台:传说中的仙人降落处。
射的潭:传说中的潭水。
樵客:砍柴的人。
洞天:仙境。
林閒:林中宁静。
烟岚:山间雾气。
照湖:湖光照耀。
浮荣:世俗的荣耀。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杨侃的《游龙瑞观》,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高洁超逸的情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首句“泛舟秋水一湖平”以泛舟为起始,设定了一种悠然自得的意境。接着,“入观松风数里清”则引出了山观之景,松风清新,更显出一种超凡脱俗之感。

第三句“丹井有泉仙迹在”中的“丹井”和“仙迹”,隐喻着仙界与人间的交接,使得诗意更加神秘。紧接着,“玉书藏穴禹功成”则是对远古圣王禹的赞颂,表明了诗人对历史文化的尊崇。

夜景描写“步虚夜月千峰静”,在静谧中捕捉到了山月交辉的美丽画面。再有“投简春霖万壑盈”则是对春天雨水滋润大地后的丰饶景象。

诗人不仅描绘自然,更融入了历史文化,如“述记贺知章手笔,题诗元相国声名”中所表现的,对唐代诗人贺知章和宰相元稹的赞美,展示了诗人的文学素养。

接下来的“结庐野客前溪住,采朮幽人绝顶行”,则描绘了一种隐逸生活,以山林为伴,寻找心灵的宁静所在。随后,“杉桧影侵山殿冷,星辰光逼醮坛明”更是将这种超脱红尘的心境推向高潮。

“降仙台畔看云过,射的潭边听鹤鸣”,则是在描绘一种与仙界对话的意象,诗人仿佛置身于神话世界中,与仙境相通。紧接着,“樵客多闻逢异事”中的“樵客”和“异事”,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探险的乐趣。

最后,“洞天都不远重城。林閒窗户尘难到,衣上烟岚暮自生。不待照湖天子赐,欲将长往换浮荣。”诗人表达了对世俗名利的淡漠,以及追求精神自由和永恒价值的心愿。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与历史文化的融合,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高远境界的情怀,是一篇将山水田园诗意与古典文学情操完美结合的佳作。

收录诗词(4)

杨侃(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游梅山寺

出郭尘路断,登舟鹫岭通。

楼台花屿上,钟梵水天中。

石磴班春藓,松门韵晚风。

莼丝惹轻楫,云锦散遥空。

竹径连茶坞,山亭对药丛。

却输湖畔叟,朝夕访支公。

形式: 排律 押[东]韵

梅林分韵得今字

兰亭久陈迹,脩竹空自阴。

龙山亦凄凉,鲜花谁与簪。

英游旷千载,盛事新梅林。

四海冯黎州,未妨铁石心。

提携到诸子,遍赏江之浔。

亭亭姑射仙,玉立何森森。

谢氏六君子,对饮香满襟。

西郊访老龙,奇怪尤可钦。

宛然如先生,高卧岁月侵。

从兹饱薰风,佳实共鼎鬵。

正味悦天下,妙用无古今。

去去好著鞭,江南春已深。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玉泉山

人生天地间,今古一□观。

凌空绝虚旷,万象罗岩峦。

能一故□应,物化千□端。

万端总归一,唯悟无□言。

旧闻□□翁,独钓江之干。

不知岁月深,但觉□□宽。

我思一访之,意会心□看。

作亭号□隐,半空摩高寒。

时与二三友,登临寻□欢。

致君知无术,随世聊自安。

滚滚□下水,舟舟皆济川。

川流无津涯,舟去□复还。

时聆二三策,使我心茫然。

伊周在何许,乡风一长叹。

形式: 古风

二十四浮航

青雀浮航夜照波,星繁云静月华多。

玉楼人凭栏干立,直下天心耿耿河。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