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颂三首(其三)

吾身非我底为情,说著尘劳特地惊。

五九尽时山更好,涧泉云鸟自春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禅颂三首(其三)》由金代诗人王彧所作,通过简练的语言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禅宗思想中对自我认知与自然和谐的深刻洞察。

首句“吾身非我底为情”,开篇即点明主题,探讨了个体与自我认知之间的关系。这里的“非我”并非否定自我,而是强调在世俗的纷扰中,人们往往迷失了真正的自我,被外在的欲望和情感所牵绊。这一句以反问的形式,引出对自我本质的反思,触动人心。

次句“说著尘劳特地惊”,进一步深化了对世俗烦恼的警醒。尘劳,指的是生活中的种种困扰和忧虑。诗人通过“特地惊”这一表达,强调了当人们真正触及到这些烦恼的本质时,内心的震撼之大。这种震撼不仅仅是对外在事物的惊讶,更是对内心深处自我认知的觉醒。

后两句“五九尽时山更好,涧泉云鸟自春声”,则转向自然界的描写,通过景物的描绘来映射心灵的净化。五九,是古代计时的一种方式,此处可能象征着时间的流逝或修行过程的阶段。山更好,意味着在经历了时间的洗礼或内心的修炼之后,自然景观变得更加美好,也暗喻了人的心灵在经历磨砺后更加纯净。涧泉、云鸟、春声,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宁静和谐的画面,象征着内在精神与外在世界的和谐统一,以及心灵的自由与解放。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表达了对自我认知的深刻思考,以及追求内心平静与自然和谐的愿望。它不仅是一首禅诗,更是一首关于人生智慧与心灵成长的启示录。

收录诗词(4)

王彧(金)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又颂

放下情怀触处安,生涯取取没多般。

褐衣褴褛聊遮赤,短发鬅鬙底用冠。

一榻省缘资困歇,二匙随分了饥餐。

也知苦涩人人笑,烈曰初心不敢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秋夜

见即如无炉上雪,淡而有味水中盐。

齐行定慧千灯焰,净识乾坤一镜奁。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盐]韵

昼眠

庄周先我复天真,化蝶飞来管领春。

我亦庄周周亦蝶,不知若个是真身。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审是堂

按剑人人骇夜光,蜀鸡合道胜鸾凰。

飞蛾可是无分别,直道油灯是太阳。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