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与向往,以及在艺术创作中的追求与感悟。首句“莫从世事说穷通”,诗人似乎在告诫自己或他人,不要被世俗的得失所束缚,要保持心灵的自由。接着,“且把云山辨异同”则表明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独特见解和欣赏,他试图在变幻莫测的云山之中找到不同与统一之处。
“爱画每因怀顾陆”一句,提到古代两位著名的画家顾恺之和陆探微,暗示诗人通过绘画来寄托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这不仅仅是技艺的展现,更是情感与精神的投射。“好山常是梦衡嵩”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对高山的向往,仿佛那些巍峨的山脉成为了他梦境的一部分。
“最难意得烟霞趣”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中那种难以言喻的意境的追求,这种乐趣往往超越了物质层面,触及到心灵深处。“谁果毫挥天地空”则可能是在探讨艺术创作的真谛,即如何通过笔墨将宇宙的广阔与深邃表现出来,达到一种超越现实的境界。
最后,“赴腕层峦终莫逮”强调了艺术创作中对自然美的追求与表达之间的距离感,即使技艺高超,也总有无法完全捕捉到自然之美的遗憾。“至今惆怅有无中”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遗憾的感慨,以及对自然与艺术之间微妙关系的深刻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的深情厚谊,以及在艺术创作中对理想境界的不懈追求和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