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诗人李昌祺的《重过全州湘山寺》描绘了一幅荒凉而富有历史感的画面。首句“野殿荒凉户半开”,写出了寺庙的破败和无人问津,门扉半掩,显示出岁月的沧桑。次句“昔人题字已侵苔”,暗示了寺内曾有人迹,但如今字迹已被青苔侵蚀,增添了凄凉与历史的厚重。
第三句“却怜兰若成尘土”,“兰若”原指僧舍,这里表达了对僧侣们曾经生活的地方如今衰败不堪的感慨。“那得阁浮免劫灰”,进一步强调了寺庙经受了时间的磨砺,连阁楼也无法逃脱被尘土覆盖的命运,暗含着世事无常之意。
第四句“蜕骨龛中僧久寂”,通过“蜕骨”和“久寂”描绘出僧人的寂灭,以及寺中空寂无人的景象。“留衣海上客重来”,则以“海上客”的身份来访,暗示了诗人自己重游此地,寻找旧时痕迹。
最后一句“忘情不为耽禅悦,贪看青山日落回”,表达了诗人并非沉迷于佛教的禅悦之中,而是因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才不舍离去,直至夕阳西下。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和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