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以月蚀为题,诗人程俱在壬子年七月十六日夜目睹月蚀现象,以哲思入诗,表达对自然现象的深刻感悟。
首句“撑肠挂肚何繇足”,诗人以夸张的手法,将月蚀比作填满肚子的食物,形象地表达了对月蚀现象的好奇与探索欲。这里的“繇”通“由”,意为“从”,整句意为“填满肚子的食物从何处来”。
次句“持腋持颐可自娱”,“持腋”和“持颐”分别指用手臂和下巴支撑着身体,这里用以形容月蚀时月亮被遮挡的情景,同时也暗示了诗人独自欣赏月蚀的闲适心情。“可自娱”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现象的欣赏与内心的愉悦。
后两句“底事缘天得刳磔,未妨璧月照空虚。”“底事”意为“何事”,“缘天”即“因天”,“刳磔”是切割的意思,“璧月”指的是圆月,而“空虚”在这里可能是指宇宙的广阔或心灵的空旷。这两句诗探讨了月蚀现象的原因——是否是天上的某种力量切割了月亮,但即便如此,皎洁的月光依然能照亮宇宙的空旷,或是心灵的空旷。诗人通过这一对比,表达了对自然规律的敬畏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探索。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月蚀的自然景象,更蕴含了诗人对宇宙、生命乃至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现象的哲学性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