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岸迥重重柳,川低渺渺河。
不愁南浦暗,归伴有姮娥。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夜晚归家图景,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的心境和情感。首句“岸迥重重柳”中,“岸迥”二字生动地描绘出岸边层次分明的轮廓,而“重重柳”则勾勒出垂柳依依的姿态,给人以深邃而幽静之感。第二句“川低渺渺河”中,“川低”表达了河流平缓宽阔的特点,“渺渺”一词形容水面悠长而又带有一丝淡远之意,增添了一份超脱与宁静。
第三句“不愁南浦暗”中的“南浦”可能指的是诗人归途中经过的一个地方,而“不愁”则表明诗人对于路途的黑暗并不感到烦恼,这里传达出一种豁达和自在。最后一句“归伴有姮娥”中的“姮娥”乃是中国古代神话中月宫里的仙子,比喻月亮,诗人通过这比喻表明自己归家时,有明月作伴,不再感到孤独或寂寞。
整首诗语言简洁而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和巧妙的借代手法,展现了诗人的豁达情怀和夜晚归家的宁静心情。
不详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春残叶密花枝少,睡起茶多酒盏疏。
斜倚屏风搔首坐,满簪华发一床书。
束发河山百战功,白头富贵亦成空。
华堂不著新歌舞,却要区区一老翁。
江涵秋景雁初飞,沙尾长樯发渐稀。
惆怅无因见范蠡,夕阳长送钓船归。
云鬟烟鬓与谁期,一去天边更不归。
还似九疑山下女,千秋长望舜裳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