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忆故人.社日

平皋翠縠浓于染。一幅晴芜青茜。旧社酒徒零乱。

添得红襟燕。扮榆往事还重见。窃炙归来春宴。

人在樱桃庭院。今夜停针线。

形式: 词牌: 桃源忆故人

鉴赏

这首《桃源忆故人·社日》由清代词人彭孙遹所作,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社日图景。词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春天田野的生机与人们欢聚一堂的温馨场景。

“平皋翠縠浓于染”,开篇即以“平皋”(平坦的草地)为背景,以“翠縠”(绿色的绸缎)比喻其绿意盎然,仿佛被精心染色一般,形象地描绘出春日田野的勃勃生机。“一幅晴芜青茜”则进一步渲染了春日阳光下的草地呈现出一片青翠欲滴的景象,如同一幅精美的画卷展开在读者眼前。

“旧社酒徒零乱”一句,巧妙地将过去与现在交织在一起,暗示了时光流转,昔日的聚会伙伴如今已零落散去,留下的是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添得红襟燕”则以燕子的回归,象征着春天的回归和生命的循环,增添了一份生机与希望。

“扮榆往事还重见”中的“扮榆”可能是指装扮榆树,这里借以表达对过往岁月的回忆,即使时间流逝,那些美好的记忆依然历历在目。“窃炙归来春宴”则描绘了春日里人们欢聚一堂,共享美食的场景,充满了生活的乐趣和温暖的人情味。

最后,“人在樱桃庭院”一句,将画面聚焦于一个特定的场景——樱桃树下的庭院,不仅增添了季节的气息,也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美好的氛围。“今夜停针线”则以女子在夜晚停止手中的针线活,暗示了春日里人们不再忙于劳作,而是享受闲暇时光的情景,体现了生活的和谐与安宁。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春日社日的美好景象,以及人们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当下生活的珍惜,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收录诗词(237)

彭孙遹(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词人,与王士祯齐名,时号“彭王”。浙江海盐武原镇人。彭孙贻从弟,顺治十六年进士。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科第一,授编修。历吏部侍郎兼翰林掌院学士,为《明史》总裁。诗工整和谐,以五、七言律为长,近于唐代的刘长卿。词工小令,多香艳之作,有“吹气如兰彭十郎”之称。著有《南往集》、《延露词》

  • 字:骏孙
  • 号:羡门
  • 籍贯:又号金粟山
  • 生卒年:yù)(1631—1700

相关古诗词

摊破浣溪沙.读高季迪缶鸣集

何处登临忆侍郎。无边草树路微茫。

依旧青丘湖下水,接东江。

旧宅已随烟里没,遗编曾向箧中藏。

叹息当时同辈少,压徐杨。

形式: 词牌: 山花子

武陵春.和漱玉词,同阮亭作

柳亸莺娇蜂蝶闹,春色满枝头。暮雨朝云不肯休。

遮莫太风流。花满湘江波正绿,莫上木兰舟。

若向湘江共舣舟。又添得、一般愁。

形式: 词牌: 武陵春

武陵春.将游吴门。先寄家兄云客

三月韶光应已暮,花事委行尘。画帆拟泛石湖滨。

修禊及佳辰。寄语流杯亭下客,沽酒莫辞贫。

风吹船玉皱红鳞。一呕木兰春。

形式: 词牌: 武陵春

太常引.留别

脆红娇白媵残春。香梦细于尘。画阁又斜曛。

空羡杀、乌龙锦茵。

无边风浪,无凭书札,从此隔重闉。一掬小江津。

浣不去、相思泪痕。

形式: 词牌: 太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