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清芬阁

元英去世二百年,其迹虽久骚雅传。

田庐不废子孙贤,庆门簪组方蝉联。

我来源中访高隐,□人邀客云山前。

朱门绿阁照溪水,长松茂竹□寒烟。

滩声萧萧到几席,魂清骨冷忘睡眠。

伊子出处不自判,尘缨俗网常萦缠。

儿孙渐多食□众,高翔远引嗟无缘。

他年家事苟有付,杖藜□此同悠然。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翻译

元英去世已两百年,他的事迹虽久仍被文人墨客传颂。
田地房屋后人依旧贤良,显赫家族的官帽继续传承不断。
我从中原而来寻找高洁隐士,有人在山水之间邀请客人。
朱门红漆楼阁倒映溪水,翠竹长松围绕着淡淡寒烟。
滩边流水声声传入宴席,心境清澈身体清凉忘却睡眠。
他一生进退无法自己决断,尘世的束缚总围绕着他。
子孙渐渐增多,难以像他那样超脱世俗,飞翔远方。
如果将来家业能交付妥善,我也愿手持藜杖在此悠然共度。

注释

去世:逝世。
骚雅:文雅的诗篇。
田庐:田地和住宅。
庆门:显赫的家族。
簪组:古代官员的冠饰,象征仕途。
高隐:隐居的高人。
云山:山水之间,形容景色优美。
朱门:富贵人家的宅院。
寒烟:清淡的烟雾,常用来描绘宁静的景象。
滩声:江河滩涂的流水声。
伊子:他,指元英。
尘缨俗网:尘世的束缚,比喻世俗的牵累。
杖藜:手杖,藜杖,古人常用以代步。
悠然:悠闲自得的样子。

鉴赏

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唐代诗人元英的怀念之情。开篇便指出元英虽然去世已久,但他的文风依旧流传,家风亦未曾废弛,其子孙仍然贤能,家族庆幸如门簪组环相连。接着诗人表达了自己追寻高逸的志向,而某位朋友邀请他在云雾缭绕的山前聚会。

接下来的句子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景象:朱红色的门楼和翠绿的楼阁映照着溪水,长松与茂密的竹林中弥漫着冷清的烟雾。滩石间的流水声响彻夜深,而诗人却因心境清澈、骨肉之寒而忘记了睡眠。

然后诗人自叹自己出处不易为世人所理解,常常被尘世的羁绊和俗世的网罗所纠缠。儿孙日渐众多,需要更多的粮食供养,而诗人的高远志向却如同遥不可及的云烟,只能感叹无缘实现。

最后,诗人希望将来如果家中有何交代之事,愿用拄杖悠然自得地在田园之间生活。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怀古情怀和对高逸境界的向往,同时也透露出他对家庭责任与个人理想之间矛盾的心境。

收录诗词(1)

令狐俅(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相思铺壁

谁把相思号此河,塞垣车马往来多。

只应自古征人泪,洒向空川作浪波。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

借书离近郭,冒雪渡寒溪。

形式: 押[齐]韵

题清芬阁

远叩玄英旧隐扉,清风今日尚依依。

云山自许老龙卧,霄汉不妨双凤飞。

欲访骚人考槃地,但寻汉叟钓鱼矶。

年来踏尽红尘路,赖有溪流濯客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失调名

鄱江英气钟三秀。

形式: 押[宥]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