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在峡中夜晚听到猿啼的情景,充满了凄凉与孤独之感。
首句“塞鸿飞不度衡阳”,以“塞鸿”比喻远行之人,暗示他们无法跨越重重阻碍,难以达到心中的目的地,如衡阳一般,象征着远方的理想或归宿。此处的“不度”二字,既表达了鸿雁飞行的艰难,也暗含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对自身处境的无奈。
次句“哀峡猿啼秋夜长”,紧承上句,将情感进一步深化。峡中猿啼声声哀鸣,似乎在诉说着无尽的悲苦,而秋夜的漫长则加重了这份孤独与哀愁。这里的“哀”字,不仅指猿啼之声的悲哀,也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忧伤与寂寞。
后两句“便是居人听不得,扁舟何况是他乡”,将情感推向高潮。即便是居住在此地的人也无法忍受这凄凉的夜晚和哀怨的猿啼,更何况是漂泊在外的游子,远离家乡,独处异乡,面对如此情景,更是倍感孤独与心酸。这两句通过对比,强调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以及对当前处境的无奈与痛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峡中猿啼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思乡之情,以及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怀念。语言简洁凝练,情感真挚动人,充分体现了清诗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