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文人吴宽对中国画家黄大痴作品的评价。诗人以"大痴道人"为喻,描绘了黄大痴避世而艺术造诣高超的形象,他的画作仿佛将虞山的山水神韵融入其中,如同黄石公般深沉而富有哲理。诗人赞赏黄大痴画中的山水细节生动,如深林、村落和昆湖水口,以及高冈的险峻态势,认为他的画作具有超越百年的艺术价值,堪比昔日吴门的老画家谢叠山。
吴宽通过"案头临画似临书"的比喻,表达了黄大痴画作的笔触流畅,如同书法一般,令人惊叹不已。他还提到,尽管风流前辈难以企及,但黄大痴的画作和故事却流传下来,如窗外远山和天际春云,永恒不衰。整体上,这是一首赞美黄大痴绘画技艺和艺术精神的诗,体现了对传统文人画家的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