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暮春桥下手封书,寄向江南问越姑。
不道诸郎少欢笑,经年相别忆侬无。
此诗描绘了一位男子在暮春时节,于一座桥下书写信件,准备送往江南询问远方的越姑。诗人通过这封书信表达了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之情,以及对于诸多年轻郎君少有的欢笑和长时间的分别所带来的无尽哀愁。
"暮春桥下手封书" 一句,设定了一个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情境。暮春,通常指春天即将结束之时,万物虽仍繁花似锦,但也透露出一种萧索的气息。这段时间里,诗人在桥下手封书信,表达了他内心的孤独与对远方亲友的思念。
"寄向江南问越姑" 这一句,则将情感的焦点转移到了书信的收件人——越姑。这位越姑可能是诗人的旧知或深爱之人,通过这封信件,诗人想要传达自己的心声以及对她的关切。
接下来的两句 "不道诸郎少欢笑,经年相别忆侬无" 则深化了这种情感的复杂性。"不道诸郎少欢笑" 这一句,表明那些曾经与诗人共度时光的青年男子们,如今已不再有过往那般的快乐和笑容。这可能是因为相隔两地,无法再像过去那样共同享受生活,也可能是由于岁月流转、命运变迁所带来的无奈。
最后一句 "经年相别忆侬无" 强调了时间长河中的人事变迁与相思之苦。"经年" 指的是长时间的分离,而 "相别" 则意味着人与人之间的分别。"忆侬无" 这个词组,表达了一种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渴望,同时也是一种对现实无法改变的无奈与悲哀。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桥下书信的情境,以及对远方亲友的思念和对年轻欢笑不再的感慨,抒发了作者对于人生变迁、时光易逝以及相聚难得的深刻感悟。
不详
北宋初年文学家、书法家。历官五代吴校书郎、南唐知制诰、翰林学士、吏部尚书,后随李煜归宋,官至散骑常侍,世称徐骑省。淳化初因事贬静难军行军司马。曾受诏与句中正等校定《说文解字》。工于书,好李斯小篆。与弟徐锴有文名,江东谓之“韩徐”
暑天频雨亦频晴,帘外闲云重复轻。
珍重一壶酬绝唱,向风遥想醉吟声。
琼瑶一簇带花来,便斸苍苔手自栽。
喜见唐昌旧颜色,为君判病酌金罍。
远使程途未一分,离心常要醉醺醺。
那堪彭泽门前立,黄菊萧疏不见君。
鸿雁鸣雍雍,白露凄以队。
大夫用为贽,德与长者配。
或谓之鴚鹅,南游青春背。
况乃上虞县,民力遂可废。
春衔拔草根,秋啄除其秽。
怅焉忽单飞,孤鸣中肠碎。
伤彼水中鸠,关关和其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