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感怀》由元代诗人张宇所作,通过深沉的笔触,表达了对世态炎凉、个人际遇以及儒家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感慨。
首联“世路羊肠剧险艰,天心应厌著儒冠”,开篇即以“世路”比作曲折艰难的羊肠小道,形象地描绘了人生的不易和复杂。接着,“天心应厌著儒冠”一句,暗含了对儒家道德理想与现实社会之间矛盾的思考,似乎在质疑上天是否厌倦了儒家学者的执着追求。
颔联“老无子息休心易,贫有交亲托事难”,进一步深入探讨了人生中的困境。面对年老而无子嗣的孤独,内心的平静难以轻易获得;在贫困中,即便是朋友间的相互扶持,也因生活的重压而显得力不从心。
颈联“文字售人真滞货,廉平养己似閒官”,则将矛头指向了社会的不公。在这样的社会里,才华横溢的文字被视为滞销品,而坚守廉洁和平静的生活态度,却如同闲散官员般不受重视。这不仅是对当时社会现象的讽刺,也是对个人价值被忽视的无奈。
尾联“羲经读罢无人会,庭竹萧森夜月寒”,以读完《周易》《尚书》等经典后却无人理解为喻,表达了知识与智慧在现实中的孤独感。最后,庭院中的竹子在寒夜月光下显得萧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凄凉与寂寞。
整体而言,《感怀》一诗通过对个人经历和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展现了元代文人在动荡时代中的内心世界和对理想与现实关系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