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前人伤古

当年天与裤中儿,天到如今不与时。

事变风涛掀地轴,军声电雹散雷槌。

鬼蓝柄国苦相误,佛会守城甘自痴。

旗盖已随□驾去,留西太乙更谁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当年上天赋予孩童般的天真,如今上天不再顺应时势。
世事变化如同风浪翻腾大地,军队的呐喊如电闪雷鸣般激烈。
鬼神之蓝掌控国家却陷入困境,佛祖守护城池甘愿陷入痴迷。
旗帜已经跟随天子离去,留下西太乙又有谁能欺凌?

注释

天与:赋予, 比喻初生时的纯真。
裤中儿:比喻孩童无知无邪。
不与时:不顺应时势。
事变:世事变化。
风涛:比喻动荡不安的局势。
地轴:比喻国家或政权的根基。
军声:军队的呐喊声。
电雹:形容声音响亮如电闪雷鸣。
佛会:佛教用语,指佛祖的慈悲或信仰者聚集。
甘自痴:甘愿陷入痴迷状态。
旗盖:旗帜和车盖,代指君王。
□驾:古代帝王出行的仪仗,此处可能缺失具体字。
太乙:道教中的尊神名,此处可能指代君王。
欺:欺凌, 威胁。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著的《次韵前人伤古》,通过对历史变迁和人物命运的描绘,表达了对时局动荡和英雄孤独的感慨。首句“当年天与裤中儿”以奇特的比喻,暗示主人公曾有过非凡的出身或际遇;“天到如今不与时”则揭示了世事无常,英雄不再被时代所接纳的无奈。

接下来的两句“事变风涛掀地轴,军声电雹散雷槌”,运用夸张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出战争的激烈和风云变幻,显示出时代的动荡不安。“鬼蓝柄国苦相误,佛会守城甘自痴”则借典故,表达对统治者决策失误和英雄坚守自我牺牲的哀叹。

最后两句“旗盖已随□驾去,留西太乙更谁欺”,“旗盖”象征权势,“□驾”可能指逝去的君主,表达出权力转移后的失落感,以及对后继无人的忧虑。诗人以“太乙”代指天地自然,暗示即使人事更迭,自然规律依然不变,无人能违抗。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刻,情感沉郁,体现了陈著对历史沧桑和英雄命运的独特见解。

收录诗词(1350)

陈著(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二一四~一二九七),一字子微,晚年号嵩溪遗耄,寄籍奉化。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调监饶州商税。景定元年(一二六○),为白鹭书院山长,知安福县

  • 字:谦之
  • 号:本堂
  • 籍贯:鄞县(今浙江宁波)

相关古诗词

次弟观与雪航韵

老友姑从方外求,危时亦可少纾忧。

笑图难赘馀人契,病室应关一世愁。

淡饭是缘终有味,故山虽好莫回头。

满航雪意元无价,住色空中是应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次韵前人访旧

铁石心肠本自顽,著身无所奈时艰。

仙丹难问桃花洞,诗笠聊寻饭颗山。

道义岂随天地闭,风埃不放水云閒。

相逢休说如今事,回首斜阳古汉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次韵前人形役

谁能禅寂效裴休,自爱清名慕李舟。

云路中年开辙迹,风波晚岁转船头。

见花如刺时难痛,遇事生根老滞忧。

但欲渔樵相尔汝,怕人知我问来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次韵前人取别二首(其二)

云旆吹晴踏翠巅,写成诗卷思翻然。

谁知同赋有齐己,人指醉吟为乐天。

意自源头水中涌,语如山色雨馀鲜。

尾貂分付归鸿去,欲便寻盟未有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