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思耗.半雨楼闻雁和梦窗

衰帽西风侧,骤雁声催送,暮城寒色。

灯院雨昏,晚花中酒,愁浸肠窄。

倚歌扇高楼,四弦和泪诉掩抑。见数峰、江上碧。

想故国云横,几行归尽,又作早秋南旅,有情堪忆。

残夕。檐铃断滴。唤素娥、澹洗铅饰。怕闻邻笛。

明朝窥镜,鬓华暗白。

误旧约、青鸾信乖,春梦如过翼。念远客、应惯识。

漫岁餐稀逢,重门无字寄得。恨隔霜榆塞北。

形式: 词牌: 秋思耗

鉴赏

这首清代词人郑文焯的《秋思耗·半雨楼闻雁和梦窗》描绘了一幅深秋傍晚的画面。开篇以“衰帽西风侧”起笔,刻画出词人独自在秋风中戴着破旧的帽子,感受到时光的流逝和自身的衰老。随着“骤雁声催送”,大雁的叫声催促着季节的更迭,也勾起了词人的离愁别绪。

“暮城寒色”、“灯院雨昏”进一步渲染了凄凉的氛围,雨中的灯光映照出词人心中的孤寂与愁苦。他借酒浇愁,但愁绪却更深,“晚花中酒,愁浸肠窄”,表达了内心的苦闷。倚楼而歌,琴弦上流淌的是满腔的哀伤,仿佛在倾诉着无尽的幽怨。

“见数峰、江上碧”转而描绘远方的景色,词人遥望江上的山峰,心中涌起对故乡的思念。他想象着故乡的云横,雁群归尽,自己却只能南行,倍感孤独。“有情堪忆”一句,流露出他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接下来,“残夕”、“檐铃断滴”等词句,通过夜晚的细节描写,强化了词人的孤寂之感。听到邻家的笛声,他更加心生惆怅,担心明日镜中的自己会增添更多白发。旧约未践,信使难通,词人感叹与远方亲人的联系中断,如同春梦般短暂易逝。

最后,“念远客、应惯识”表达出词人对漂泊在外的游子的理解,他们或许早已习惯了这种离愁别绪。然而,词人自己的境遇更为艰难,饭食稀少,书信难达,只能在北地的霜榆下独自承受这份深深的遗憾和思念。

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深沉,通过对秋景的细腻描绘和自我心境的抒发,展现了词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生活的无奈。

收录诗词(364)

郑文焯(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词人。又号叔问,晚号鹤、鹤公、鹤翁、,别署冷红词客,尝梦游石芝崦,见素鹤翔于云间,因自号石芝崦主及大鹤山人,奉天铁岭(今属辽宁)人,隶正黄旗汉军籍,而托为郑康成裔,自称高密郑氏。光绪举人,曾任内阁中书,后旅居苏州。工诗词,通音律,擅书画,懂医道,长于金石古器之鉴,而以词人著称于世,其词多表现对清王朝覆灭的悲痛,所著有《大鹤山房全集》

  • 字:俊臣
  • 号:小坡
  • 籍贯:鹤道
  • 生卒年:1856~1918

相关古诗词

忆旧游.乙亥五日,浮家西崦,信宿石壁精舍,见湖壖渔家垂灯叠鼓,饶有节物,感时赋此

正梅风转溽,麦浪吹凉,晴泛吴桡。

未了寻幽兴,赋枇杷晚翠,一掬金抛。

五湖料理三亩,多事误青袍。

怅听水灯前,看山枕底,梦境苕苕。

萧条,旧兰若,问烟雨楼台,谁换南朝。

剩有苍黄壁,压颇黎万顷,断劫难销。

凄其五日情事,残醉虎山桥。

叹满地沧波,渔舟夜笛何处招。

形式: 词牌: 忆旧游

浣溪沙.从石楼石壁往来邓尉山中

一半梅黄杂雨晴,虚岚浮翠带湖明,閒云高鸟共身轻。

山果打头休论价,野花盈手不知名,烟峦直是画中行。

形式: 词牌: 浣溪沙

庆春宫.桥西新营后溪植援杂花幽树,经秋成阴,时有冷客登楼醵饮,萧然托寄,辄付伧歌

窗岫遥青,帘波空翠,卧临画里江城。

斜月琴床,低花衣桁,枕溪疏绮多明。

几枝霜橹,暮寒迸西楼雁声。

小阑红袖,倚遍珍丛,玉笛谁横。

歌尘一片凄清,别岸垂杨,曾见藏莺。

屏烛秋啼,镜花春影,赋愁空费閒情。

旧游吟境,梦云隔蓬莱几程。

仙才自惜,莫枉山中,猿鹤知名。

形式: 词牌: 庆春宫

满庭芳.西馆新阴,花枝可撷,匆匆不知春过半已

行锦花阴,隔纱春语,好风香出梅梢。

翠尘帘捲,新树过人高。

休惜年芳晼晚,沧洲梦轻付吴桡。

低回处,江南旧燕,零落谢堂巢。

东风,还似客,梨云粉冷,蕙雪红销。

近清明歌酒,愁欠谁浇。

一卧西楼听雨,閒情倦,别枕笙箫。

前游续,山塘载月,斟酌过横桥。

形式: 词牌: 满庭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