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还天目

瓶锡乱峰西,藤萝昼掩扉。

山藏翠微寺,僧向白云归。

梵寂风沉磬,禅深雪到衣。

想曾行道处,猿鸟共忘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归往深山寺庙的场景,通过对自然环境和僧人的生活状态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个超然物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

“瓶锡乱峰西,藤萝昼掩扉”两句,以生动的画面勾勒出山深林密的环境,诗人巧妙地运用了“瓶锡”这一形象,将山石的坚硬与自然景观相结合,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又遥远的氛围。"藤萝昼掩扉"则描绘出一种隐逸的生活状态,藤萝缠绕的门扉在午后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宁静。

“山藏翠微寺,僧向白云归”两句,直接指出了诗中人物——一位归家的僧人。"山藏翠微寺"不仅告诉我们寺庙所处的位置,更暗示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而“僧向白云归”则表达了僧人对灵山胜地的向往和归属感。

“梵寂风沉磬,禅深雪到衣”两句,以“梵寂”二字传递出一种宗教仪式中的肃穆与宁静,而“风沉磬”则通过对声音的描写,使人仿佛能听到那清脆而又短暂的敲磬声。"禅深雪到衣"则形象地展现了僧人的修行生活和自然环境的交融,雪花轻落,如同时间静好。

“想曾行道处,猿鸟共忘机”两句,则是诗人对僧人往事的回忆。在这片曾经踏足的地方,连猿鸟都似乎与世间的喧嚣隔绝,共同享受着那份宁静。"忘机"二字,更深化了这种超脱尘俗的情怀。

整首诗通过对僧人归隐生活的细腻描写,传达了一种返璞归真的哲学思考,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和禅意境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266)

宋无(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祖至元末,举茂才,以奉亲辞。工诗。比对精切,造诣新奇。有《翠寒集》等

  • 字:子虚
  • 籍贯:元平江路

相关古诗词

唐人四马卷(其一)

金衔初脱齿新齐,蹄玉无声赤汗微。

昨日杏园春宴罢,满身红雨带花归。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席上赠歌者

十疋吴绫赏水新,一声歌歇杏梁尘。

家徒四壁门如水,那得明珠换美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海上自之罘至成山览秦皇汉武遗迹

雾气沈坤极,涛声撼北溟。

云霞五色水,丹碧万重屏。

脉络华夷秀,并吞宇宙青。

石梁横地户,洞构压风霆。

砰磕纷鸣鼓,漰渹疾建瓴。

提封思霸主,巡狩陟遐坰。

黔首何多难,皇居不少宁。

山驱麟避薮,海塞蜃迁庭。

卤簿周荒服,鳞虫畏典刑。

天吴惊象驾,精卫泣銮铃。

浪激秦嬴怒,崖崩汉武灵。

空悲祖龙死,但觉鲍鱼腥。

采药终骄妄,求仙竟杳冥。

惟闻传二世,无复享千龄。

古昔飞腾客,能存变化形。

解交乌兔髓,定翳凤凰翎。

玉检微藏旨,金丹别有经。

东华司算历,南岳考功铭。

亿劫开玄閟,三宫护紫扃。

睿仁斯可冀,淫暴讵堪听。

漫致安期舄,虚邀阿母軿。

昆池波鼎沸,阿阁土花零。

夜雨蛇升树,春潮蛤上汀。

茂陵迷乱草,禁苑暗流萤。

奢侈如飘电,危亡若炳星。

明君当至治,方士或来停。

火宅休生棘,情河易转萍。

愿逢清静化,昌运几时丁。

形式: 排律 押[青]韵

秣陵寓居

荒园日日涉蓬蒿,破屋年年盖把茅。

向石侧生花倚势,缘墙直上豆攀高。

归兮春草芜三径,老矣松风有二毛。

莫笑家贫拙于事,长须能压榨头糟。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