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运使海漕抵京,见宣城贡侍制

易于涉险必曰川,何况航海决九渊?

海虽无风浪或颠,银山雪屋相崩骞。

国家鸿庥上际天,漕海运粮今几年?

波神水妃相后先,分护粮艘咸周全。

棹郎捩舵歌扣舷,南风趠帆到幽燕。

万井白袅朝炊烟,青驹之年福更延。

上帝降监加矜怜,天子明圣宰相贤。

明烛万里无私偏,春运已达北海壖。

天吴帖首海若眠,李郎夏运能勉旃。

海波镜平粮在船,由郎心纯志确坚。

敬亭之山秀而妍,幼从贡公读陈编。

志存功业永久传,悬知此行尤静便。

定膺上赏坐玳筵,金缣缥醪宠命宣。

应从贡公见榻前,清光咫尺如霏烟。

贡公若问老郑虔,为言白头仍草玄。

海宇清晏无戈鋋,咏歌太平老林泉,却寄贡公山木篇。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郑元祐的《送李运使海漕抵京,见宣城贡侍制》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对李运使出海漕运粮食至京城的赞美与祝愿。诗中以海洋航行的艰险为喻,描绘了海上的风浪和挑战,如“海虽无风浪或颠,银山雪屋相崩骞”,形象生动。诗人称赞国家福祉如天高海深,海运粮储的重任得以顺利进行,得益于波神水妃的庇佑和船夫们的辛勤努力。

诗中提到皇帝的圣明和宰相的贤能,以及李运使的才能和决心,“明烛万里无私偏”象征着公正无私的治理。诗人祝愿李运使的航程平安,“南风趠帆到幽燕”,并期待他此行能带来繁荣昌盛的景象。最后,诗人表示自己将效仿贡侍制的清廉,过着隐逸的生活,期待有一天能与贡公共享清光,表达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和平盛世的向往。

整首诗语言流畅,情感真挚,既有对友人的祝福,也有对社会安定的期盼,展现了元代文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个人理想的追求。

收录诗词(542)

郑元祐(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寄云南萧总戎

将军昔麾白虎幡,指率虎士平云南。

大山丰林犀象窟,青山一束西横担。

诸军落险坐如猬,下嗔长鲸手独探。

威行武侯擒纵地,大旗森立如松杉。

整师徐行身后殿,点胄还国无留簪。

总戎既已等却谷,相国正可同曹参。

自参大政论国柄,载具清静民心甘。

凤驾祥云忽铩翮,公论在人宁久酣?

皇明鼌彻烛群连,蔀蔽尽彻俭谋戡。

将军复整苍玉佩,入朝拜手仪容谙。

念臣已老心则壮,宝镜在匣秋儋儋。

圣君万岁国基固,明堂缔搆须楩楠。

形式: 古风

送刘朝章同知赴任

尚书向任杭推官,宛丘赵公最交欢。

子时方年二十许,身衣大布头南冠。

二公相予忘齿爵,稽经抽史言盘盘。

赵公骑箕尊府老,会合无由空嘅叹。

尊翁后贰吴府政,吏畏民思闾井安。

只今星霜十五易,北归悬车魏地宽。

郎君翩翩蒙世泽,气貌润哲神仍端。

同知黄岩行有日,部从南向千峰峦。

徵诗于予感衰老,况复秋深霜露寒。

客怀萧萧诗鬓白,江浦凄凄枫叶丹。

自惭居贫无赆饯,鸿飞万里须脩翰。

高天无云卿月皎,候吏侧足迎征鞍。

民思善治甚饥渴,报政何以苏凋残?

尊公在此徯佳信,声腾实著无留难。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题张伯雨留别卷

句曲外史儒仙师,开口论事剑差差。

诗律精严夺天巧,字画峭重含春姿。

一朝飘然上京邑,赤墀不拜惟长揖。

名称藉藉诸公间,落纸云烟粲星日。

玺书令任西湖滨,忽思骑虎朝玉宸。

大茅峰头斟北斗,剑佩色映江南春。

山经幽文与道帙,归藏灵涧之石室。

小劫犹割紫琳腴,大书应按皇人笔。

鬼物守护今几年,阖户勒铭师亦仙。

酒星在天照酒泉,师醉而死方陶然。

如何卧病二十日,鹤骨瘦筋神隼急。

一朝返真大浣洞,西湖山空鬼夜泣。

飞墨如雾留人间,读之锵然鸣佩环。

疑师不死不得见,老泪洒入秋苔斑。

形式: 古风

惟则天如师子林

万竹阴阴师子林,苍霏如雪不厌深。

影当初阳鸾凤舞,响作平地蛟龙吟。

契机元非击后悟,乘凉已在栽时寻。

行鞭土酥虽诘屈,沛润法雨尤阴森。

笋时不传餐玉法,定起每听贯珠音。

那知阎浮有六月,只缘毗耶无二心。

眼光固已烁天地,王度政尔式玉金。

老矣蒲鞋尚堪织,贫岂藜羹长乏斟?

养威窟中善自爱,解铃颔下知谁任?

扰扰尘劳竟何以,便应于此投华簪。

形式: 古风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