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废圃蜀葵盛开之景。诗人以“年年废圃我葵放”开篇,巧妙地将时间与空间交织在一起,既点明了地点——废弃的园圃,又暗示了时间——年复一年,蜀葵在此孤独绽放。接着,“浅紫深红艳若何”一句,运用对比色彩,描绘出蜀葵花朵的丰富色彩和艳丽夺目,仿佛在告诉读者,即便是在荒芜之地,生命依然能够展现出其独特的美丽。
“一丈高枝花百朵”进一步展现了蜀葵的壮观景象,一枝独秀,繁花似锦,不仅数量众多,而且高度惊人,形成了一种视觉上的冲击力。然而,最后一句“被人嫌处只缘多”,则揭示了事物的两面性。在赞美蜀葵的同时,也暗含了对社会现象的反思:人们往往因为事物的过多而产生厌烦或嫌弃的情绪,忽视了其内在的价值和美好。这不仅是对蜀葵的评价,也是对社会现象的一种隐喻,引人深思。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寓情于景,通过描绘蜀葵的生长状态,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思考,体现了清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