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道旁见樵衣,疑是虎啖馀。
侧身望中岭,半黍形蠕蠕。
须臾负薪至,低唱过我车。
为言山猫多,危语讶仆夫。
语罢入林去,顿使余心孤。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行走在山间小路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生动的自然景象和人物活动。首句“道旁见樵衣,疑是虎啖馀”,以一个疑问句开头,营造出一种神秘而紧张的氛围,仿佛在暗示前方可能有危险或不寻常的事情发生。接着,“侧身望中岭,半黍形蠕蠕”两句,通过细腻的观察,将山岭上微小的生物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与热爱,也暗示了山林中的生机勃勃。
“须臾负薪至,低唱过我车”描绘了山民的形象,他们虽然生活艰辛,却能以轻松愉快的心态面对生活,这种乐观的态度给诗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接下来的“为言山猫多,危语讶仆夫”则通过山民的话语,透露出山中野生动物的存在,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
最后,“语罢入林去,顿使余心孤”表达了诗人听完山民的话后内心的孤独感,或许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思,或是对山林深处未知世界的向往与好奇。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林之美、人情之真以及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情感,是一幅生动的山行画卷。
不详
清代诗人。一字仲则。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旧地重过思不禁,匆匆人事感消沉。
昔游城郭都如梦,胜句溪山待更寻。
林鸟尚窥前度客,岭云能识再来心。
黄须老子应无恙,可许谈诗坐漏深。
六六青峰卷幔收,当时因病滞冥搜。
山灵重与开生面,疟鬼何能阻再游。
旧物尚馀双蜡屐,此身无恙一扁舟。
祇愁明日丹台访,相见轩皇也白头。
司马清狂宾从贤,一时文宴极流连。
新符已绾鄱阳守,旧馆谁开北海筵。
到日仍看訚似市,个中会坐夜如年。
楼台易主人非昔,燕子生涯绝可怜。
五载营巢苦未安,此心常似越梅酸。
渔樵旧侣犹相讯,猿鹤深盟忍遽寒。
见长僧雏能说法,自栽堤柳已垂栏。
依然著白随行路,渐有儿童冷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