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反映了晚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困境。"议和成赔偿最要"表明国家在对外交涉中被迫接受赔款,这是当时国家财政的一大负担。"搜索盈余,增加税繇"揭示了政府为了填补亏空,加重了税收,人民生活更加艰难。
"白下开藩,又返三山棹"暗指南京(白下)作为重要城市,原本可能有所恢复,但因赔款压力,民众的生活又如船只般返回艰难的境地。"罗掘成空,桑孔为劳"进一步描绘了百姓为了生计,连掘地求财(罗掘)都变得徒劳,养蚕织布(桑孔)也变得辛苦无比。
最后的"粥无米妇难巧"直白地表达了家庭生活的困苦,连最基本的食物供给都难以保障,妇女们也无法施展烹饪的巧手。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生动的比喻和深沉的语言,展现了晚清社会因赔款而陷入的民生凋敝之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