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日居月诸,照临下土。乃如之人兮,逝不古处?胡能有定?宁不我顾。
日居月诸,下土是冒。乃如之人兮,逝不相好。胡能有定?宁不我报。
日居月诸,出自东方。乃如之人兮,德音无良。胡能有定?俾也可忘。
日居月诸,东方自出。父兮母兮,畜我不卒。胡能有定?报我不述。
这首诗是中国古代诗歌《诗经》中的一篇,充满了对亲情的深切怀念和不尽之感。诗人通过日月的运行,表达了自己对于家人的思念之深。
“日居月诸,照临下土。”开篇便以宏大的天文景象描绘日月照耀大地,衬托出诗人心中对亲人的关注和思念之广泛无边。接着,“乃如之人兮,逝不古处。”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那些与亲人共同度过的日子永远不会忘记。
“胡能有定,宁不我顾。”诗人质疑天地间难道没有固定的规律吗?为何不能让我时常见到亲人的面容呢?这种情感在现代读者看来依然触动心弦。
随后几段,诗人以日月的出没反复表达自己的哀思。每当看到日月运行,就会想起家人,感到无尽的孤独和不舍。例如,“日居月诸,下土是冒。”这里“冒”有遮盖、掩藏之意,意味着诗人对于亲人的思念如同大地覆盖一切,不可避免。
最后一段,“父兮母兮,畜我不卒。”表达了诗人对于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和对未能尽孝的心痛。这里“畜”字有养育、抚育之意,而“不卒”则是未能完成孝道之悲。
整首诗通过日月的永恒与人类生命的有限,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对于亲情的渴望和对逝去时光的无尽哀思。这种情感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极为常见,也是《诗经》许多篇章共同的情感主题之一。
不详
终风且暴,顾我则笑。谑浪笑敖,中心是悼。
终风且霾,惠然肯来。莫往莫来,悠悠我思。
终风且曀,不日有曀。寤言不寐,愿言则嚏。
曀曀其阴,虺虺其雷。寤言不寐,愿言则怀。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睍睆黄鸟,载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雄雉于飞,泄泄其羽。我之怀矣,自诒伊阻。
雄雉于飞,下上其音。展矣君子,实劳我心。
瞻彼日月,悠悠我思。道之云远,曷云能来?
百尔君子,不知德行。不忮不求,何用不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