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阮冠

一行作吏掷分阴,世路尘劳满客襟。

三语风流归梦想,十年书问寄浮沉。

门前种柳春光好,堂上鸣弦古意深。

别后新诗都觅取,对哦湘渌醉还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做个小官生涯忙碌,世间纷扰满人心。
梦中追寻风流言谈,多年书信随波浮沉。
门前绿柳春色正浓,堂上琴声古意深深。
分别后你的新诗我都要找寻,对着湘江绿水对酌沉吟。

注释

世路:人世间道路。
尘劳:世俗的劳苦。
满:充满。
客襟:旅人的胸怀。
三语:几句言语。
风流:文雅、风趣。
归梦想:回归梦境中的理想。
书问:书信往来。
寄:寄托。
浮沉:起伏不定,比喻人生的起落。
门前:在门口。
种柳:种植柳树。
春光好:春天景色优美。
堂上:厅堂之上。
鸣弦:弹奏琴弦。
古意深:古朴深沉的意境。
别后:分别之后。
新诗:新的诗歌。
觅取:寻找。
湘渌:湘江的绿水。
醉还斟:喝醉了还要再斟酒。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胡寅写给阮冠的一首赠别诗。首句“一行作吏掷分阴”,表达了诗人感叹时光匆匆,为官生涯忙碌无暇之情。"世路尘劳满客襟"进一步描绘了仕途艰辛,旅途劳顿,让人心生疲惫。接下来的“三语风流归梦想,十年书问寄浮沉”暗示了友情的深厚和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门前种柳春光好”描绘了诗人对家乡或友人生活环境的想象,春光的美好与人生的沧桑形成对比,寄寓着对阮冠的深深祝福。"堂上鸣弦古意深"则借古人的琴声,寄托了对阮冠高雅情趣的赞赏和对传统文化的怀念。

最后两句“别后新诗都觅取,对哦湘渌醉还斟”表达了诗人期待在分别后能通过诗歌交流,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借酒助兴,共赏新诗,延续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充满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感慨。

收录诗词(636)

胡寅(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学者称致堂先生,后迁居衡阳。胡安国弟胡淳子,奉母命抚为己子,居长。秦桧当国,乞致仕,归衡州。因讥讪朝政,桧将其安置新州。桧死,复官。与弟胡宏一起倡导理学,继起文定,一代宗师,对湖湘学派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著作还有《论语详说》、《读史管见》、《斐然集》等

  • 字:明仲
  • 籍贯:宋建州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
  • 生卒年:公元1098年~公元1156年

相关古诗词

示法轮长老

人间膏火日烹煎,尘外光阴可判年。

路转峰回能几许,鸟啼花发故依然。

同游多病空携酒,相对忘机不话禅。

请撤溪桥休送客,却须多种远公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示诗僧了信

伊谁遣子著袈裟,幸自同源又一家。

尚喜深山閟珍璞,曾看枯蘖粲奇葩。

空言组绣真无用,实际津途亦易差。

衣敝履穿头欲雪,定于何处作生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示程生二首(其二)

柴桑风度极清真,地位当齐古逸民。

不为儿曹营饱暖,聊将诗句写经纶。

喜君自得超遥趣,与世相忘寂寞滨。

正欲细论嗟遽别,空惭祖谢响然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示程生二首(其一)

利域名途较少多,人生那用学灯蛾。

如君甘作长贫士,视古宁惭独行科。

雀可罗时烦宠顾,鸢尝跕处重经过。

扁舟又指闽山隐,奈此苍凉别意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