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欧大任所作的《答友人》,通过描绘贫寒生活中的自我坚守与内心平静,展现了诗人面对世态炎凉的淡然态度。
首句“贫贱谁相问”,开篇即道出了人生的不易,表达了在贫困与卑微中寻求理解与认同的渴望。接着,“生涯知者稀”一句,进一步强调了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中,真正理解并能共情的人寥寥无几,凸显了人情冷暖。
“年丰犹粝食,冬冷自荷衣”两句,以朴素的生活细节展现了诗人的简朴生活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即便在丰收之年,依然维持着粗茶淡饭的生活;冬天寒冷时,自己缝制棉衣御寒,体现了对物质生活的淡泊与对自我生存能力的自信。
“事免心劳拙,形因战胜肥”则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外在的从容。通过避免不必要的劳心之事,保持心灵的纯净与智慧;身体虽因勤劳而显得丰腴,但这种“肥”并非赘肉,而是辛勤劳动的体现,蕴含着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最后,“幽期倘不负,日日扫柴扉”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与期待。即使在孤独与寂寞中,也愿意等待朋友的到来,每日清扫柴扉,以示对友情的诚挚与期待。这不仅是对友情的向往,也是对生活美好未来的憧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面对生活困境时的坚韧与乐观,以及对真挚友谊的珍视,传递出了一种超越物质追求的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