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柳

袅袅和烟映玉楼,半垂桥上半垂流。

今年渐见枝条密,恼乱春风卒未休。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咏柳》由唐代诗人罗隐所作,通过对柳树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与深刻思考。

首句“袅袅和烟映玉楼”,以“袅袅”形容柳枝轻柔的姿态,与“烟”相映成趣,仿佛柳树在烟雾中轻轻摇曳,与远处的玉楼相互辉映,营造出一种朦胧而优雅的意境。这里不仅描绘了柳树的形态美,也暗示了其所在环境的高雅与宁静。

次句“半垂桥上半垂流”,进一步刻画了柳树的动态美。柳枝一半垂落在桥上,一半则随风飘荡,仿佛在水中轻轻摇曳,与流水相接,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这种动态与静态的结合,使得整个场景更加鲜活,富有生命力。

后两句“今年渐见枝条密,恼乱春风卒未休”,转而关注柳树的成长与变化。随着季节的更迭,柳树的枝条逐渐变得茂密,似乎在与春风进行着一场持久的较量。这里的“恼乱”二字,赋予了春风以情感色彩,表达了诗人对春日景象的深切感受。春风虽未停息,却未能阻止柳树的生长,反而激发了其蓬勃的生命力,展现出自然界生生不息的韵律之美。

综上所述,《咏柳》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与美感的春日柳树图景,不仅展现了柳树的外在形态与内在生命力,也寄托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情赞美与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507)

罗隐(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 字:昭谏
  • 籍贯: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
  • 生卒年:833-909

相关古诗词

过梁震居留题

道院迎仙客,书堂隐相儒。

庭栽栖凤竹,池养化龙鱼。

形式: 五言绝句

送灶诗

一盏清茶一缕烟,灶君皇帝上青天。

玉皇若问人间事,为道文章不值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下杜城

来往城南十八年,赖家桥上潏河边。

村醪香美脱衣典,几度落花相对眠。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华严寺

华严西转绕朱坡,每到春时日夕过。

曾向姚家园里醉,牡丹红紫数千窠。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