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幽栖谢俗客,相对只清湖。
野服裁芳芰,时蔬剪绿蒲。
行吟向渔父,着论仳潜夫。
前洲双白鸟,识得主人无。
此诗描绘了一位隐士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场景,充满了淡泊宁静的意境。首句“幽栖谢俗客”,点明了主人公远离尘嚣,选择在幽静之地栖息,拒绝世俗之客的打扰,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由。接下来,“相对只清湖”一句,将主人公与清澈的湖水并置,暗示了他与自然界的亲密关系,以及心灵的纯净与宁静。
“野服裁芳芰,时蔬剪绿蒲”两句,通过描述主人公自己裁制野服、采摘时令蔬菜的日常活动,展现了他简朴而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同时也体现了他对自然的亲近和对生活的热爱。
“行吟向渔父,着论仳潜夫”则进一步描绘了主人公的生活情趣。他与渔父交谈,或许探讨着生活的哲理或自然的奥秘,又或是撰写关于隐逸生活的论著,表达了他对隐居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
最后,“前洲双白鸟,识得主人无”以双白鸟作为象征,它们是否认识这位主人,成为了诗中留给读者思考的问题。这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也寓意着主人公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以及他独特的人格魅力,能够吸引并影响周围的生命。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主人公在自然中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和与自然和谐的美好愿景。
不详
一字义修。汉族。明代儒学大师、军事家、散文家,抗倭英雄。正德二年十月初五出生在常州(武进)城内青果巷易书堂官宦之家。嘉靖八年(1529)会试第一,官翰林编修,后调兵部主事。当时倭寇屡犯沿海,以兵部郎中督师浙江,曾亲率兵船于崇明破倭寇于海上。升右佥都御史,巡抚凤阳,1560年四月丙申(初一)日(4月25日)至通州(今南通)去世。崇祯时追谥襄文。学者称"荆川先生"
磊磊长髯客,人间久避名。
独因南涧赏,遂与北山盟。
流处玉琴响,绕来茅屋清。
风流堪此地,今古一徐生。
以兹百年感,东望一欷歔。
氏族王孙后,弓裘世泽余。
时攀皋上树,独对斋中书。
尚说传奇字,知君辩鲁鱼。
去去朝元使,先年汉署郎。
遥将华封祝,再惹御炉香。
近侍陈鸿宝,仙人捧御床。
试看旧朋辈,多在弭貂行。
画省何年别,频惊江上枫。
因兹万国会,还向五云宫。
恩承天语润,班许近臣同。
自信真心在,羞言藉子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