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赠深老》由宋代诗人葛胜仲所作,通过深老这一形象,探讨了人生哲理与修行的深刻主题。
首句“折床学子厌如云”,描绘了一群学子在学习中感到疲惫和厌倦,如同乌云密布,暗示了追求知识过程中的艰辛与挑战。接着,“卷席归栖震泽滨”则以生动的比喻,展现了深老从繁忙的学习生活中抽身,选择回归自然,寻找心灵的宁静与栖息地,象征着对超脱世俗、寻求内心平和的向往。
“识了大千俱是幻,理穷馀二即非真”这两句,进一步阐述了深老对于宇宙万物的理解。他认为,世间的一切都是虚幻的,只有深入探究事物的本质,才能认识到真正的真理并非二元对立,而是超越了表面的对立与区分。这种思想体现了道家哲学中对自然和谐与内在统一的追求。
“已辞白社拘方侣,更笑红楼应制人”则表达了深老对传统社会束缚的不满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他离开了那些被规矩束缚的白社(可能指学术团体或官场),嘲笑那些为了迎合体制而失去自我价值的红楼人物(可能指官僚或文人)。这反映了对个人独立思考与自由精神的呼唤。
最后,“弟子安心安已竟,不知若个是迷津”总结了深老的生活态度与教诲。他教导弟子们要安心于自己的内心世界,找到真正的自我,认为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不必为外界的迷津所困扰。这句话强调了内心的平静与自我认知的重要性,是对个体精神成长的深刻启示。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深老生活经历的描述,展现了其对人生、宇宙、社会的深刻洞察与独到见解,以及对自由、真理和内心平和的不懈追求,具有很高的哲学与文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