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清代诗人韩超的《四壁》描绘了一位清贫却坚守儒雅之风的文人形象。首句“四壁萧然似长卿”,以司马相如的典故,暗示诗人的居处简陋,生活清苦,但精神世界丰富。次句“半床狭被覆裴横”进一步展现其生活的艰辛,裴横形容衣衫破旧,形象生动。
第三句“纵逢乐岁仍毛食”,即使在丰收之年,诗人仍只能粗茶淡饭度日,表达了对物质生活的无奈和对知识学问的依赖。“尚赖儒风解舌耕”则强调了诗人以教书为生,以学问维生,体现了儒家知识分子的坚韧和自立。
接下来,“巢幕可怜忘鸩毒”,诗人以巢父避世的典故,表达自己虽身处困境,但仍不忘保持高洁情操,不畏艰难。“登车谁是志澄清”,暗指自己虽然未得重用,但心中仍有澄清天下、为民请命的志向。
最后两句“铅刀利器因时见,惭愧三年自不鸣”,以铅刀自喻,意为自己才华如同未出鞘的利剑,等待时机展现;同时对自己三年来默默无闻感到惭愧,表达了诗人不甘平庸,期待有所作为的心境。
整首诗通过个人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坚韧的品格和高尚的情操,以及对社会公正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