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慢.过济南

天清华不注,搔首望,白云齐。

想尚父夷吾,雪宫柏寝,衰草长堤。

松耶柏耶在否,只斜阳、七十二城西。

石窌功名何处,铁笼筹算都非。尽牛山涕泪沾衣。

极目雁行低。叹鲍叔无人,鲁连未死,憔悴南归。

依然洋洋东海,看诸生、奏玉简金泥。

谁问碻磝战骨,秋风老树成围。

形式: 词牌: 木兰花慢

鉴赏

这首《木兰花慢·过济南》是明朝末年清初诗人吴伟业的作品,表达了作者对历史遗迹的感慨和对时局变迁的沉思。词中通过描绘济南的自然景色和历史人物,抒发了对往昔英雄业绩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的无奈。

"天清华不注",开篇即以壮丽的自然景象起笔,暗示济南的繁华与壮美。"搔首望,白云齐",诗人抬头远望,白云缭绕,寓言着历史的沧桑变幻。接着,诗人提及姜太公吕尚和管仲夷吾,两位古代贤臣,暗喻济南曾有过辉煌的历史。

"石窌功名何处,铁笼筹算都非",表达了对过去功名的追忆与对现实权谋的否定,流露出对世事无常的感慨。"尽牛山涕泪沾衣",借用齐景公登牛山而悲泣的故事,表达对时光流逝、人事如梦的哀伤。

"极目雁行低",描绘大雁低飞的景象,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失落。"叹鲍叔无人,鲁连未死,憔悴南归",借鲍叔牙和鲁仲连的典故,感叹英雄无处施展才华,只能落魄南归。

最后,词人以"依然洋洋东海,看诸生、奏玉简金泥",描绘出学者们在东海边研读经书的场景,与前文的英雄事迹形成对比,反映出时代变迁后的儒雅之风。"谁问碻磝战骨,秋风老树成围",以战骨和老树为背景,表达了对战争残酷和历史遗迹的深深反思。

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深沉,既有对历史的追忆,又有对现实的忧虑,展现了吴伟业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收录诗词(214)

吴伟业(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别署鹿樵生、、大云道人,世居江苏昆山,祖父始迁江苏太仓,汉族,江苏太仓人,崇祯进士。明末清初著名诗人,与钱谦益、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又为娄东诗派开创者。长于七言歌行,初学“长庆体”,后自成新吟,后人称之为“梅村体”

  • 号:梅村
  • 籍贯:灌隐主
  • 生卒年:1609~1672

相关古诗词

木兰花慢.过济南.话旧

西湖花月地,樱笋熟,鳜鱼肥。

记粉袖银筝,青帘画舫,烟柳春堤。

惊风一朝吹散,叹西兴、兵火渡人稀。

白发龟年尚在,青山贺监重归。恰相逢紫蟹黄鸡。

犹唱缕金衣。奈狂客愁多,秋娘老去,木落乌栖。

无情断桥流水,把年光、流尽付斜晖。

世事浮生急景,道人抱膝忘机。

形式: 词牌: 木兰花慢

木兰花慢.过济南.寿嘉定赵侍御

仰头看皓魄,切莫放,酒杯空。

记六诏飞书,百蛮驰传,万里乘骢。

天南碧鸡金马,把枯棋、残局付儿童。

鸡黍鹿门高隐,衣冠鹤发衰翁。叹干戈满地飘蓬。

落日数归鸿。喜歇浦寒潮,练塘新霁,投老从容。

菊花满头须插,向东篱、狂笑醉颜红。

高馆青尊红烛,故园黄叶丹枫。

形式: 词牌: 木兰花慢

木兰花慢.过济南.中秋咏月

冰轮谁碾就,千尺起,啸台东。

记白傅堤边,庾公楼上,几度曾逢。

今宵广寒高处,问嫦娥、环佩在何峰。

天上银河珠斗,人间玉露金风。听江楼鹤唳横空。

人影立梧桐。有宫锦袍绯,纶巾头白,铁笛仙翁。

欲乘明月飞去,过严城、下界打霜钟。

醉卧三山绝顶,倒看万个长松。

形式: 词牌: 木兰花慢

木兰花慢.过济南.寿汲古阁主人毛子晋

尚湖高隐处,校漆简,定遗经。

正伏胜加餐,扬雄强饭,七略纵横。

争传杀青奇字,更五千、馀偈叩南能。

夜雨蒲团佛火,春风菌阁书声。卧荒江投老遗民。

兵后海田耕。喜柳坞堂开,月泉诗就,贳酒行吟。

高谈九州风雅,问开元、以后属何人。

百岁颠毛斑白,千年翰墨丹青。

形式: 词牌: 木兰花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