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者的宁静生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场景。首句“山蹊通线道”,描绘了通往隐居之所的小径,隐喻着通往内心平静的道路。接着,“旧有隐人居”点明了此处是隐士的栖息之地。
“生计多藏芋”,说明隐者的生活简单朴素,主要依靠芋头维持生计,体现了其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秋盘近荐鱼”,则展现了季节变换中,隐者享受着自然馈赠的美食,生活虽简朴却充满自然之趣。
“檐牙松得寿,篱角草堪锄”,这两句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长寿与和谐生活的向往。松树在屋檐下生长,象征着长久的生命力;篱笆边的野草,暗示着自然界的生机勃勃,同时也需要适时的维护与照料。
最后,“只欲逢熙运,谁能更上书”,表达了隐者渴望社会安定繁荣的心愿,同时又流露出对读书入仕的犹豫与矛盾。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隐逸生活的美好与复杂情感,既是对自然的赞美,也是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