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邮道中

浩荡乾坤幸止戈,甲兵不见见渔蓑。

土墙茅屋安淮俗,柳港芦湾接泗河。

古堞平来春草合,荒田耕遍夕阳多。

长淮咫尺中原近,愿借南风吹白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鉴赏

这首元代尹廷高的《高邮道中》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乡村景象。首句“浩荡乾坤幸止戈”表达了诗人对于和平时期结束战争的庆幸,暗示了他对社会安宁的向往。接下来的“甲兵不见见渔蓑”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和平氛围,渔夫的形象与战争场景形成鲜明对比。

“土墙茅屋安淮俗”描绘了朴实无华的民居,体现了淮河流域的风俗习惯,而“柳港芦湾接泗河”则展现了水乡的特色,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出田园生活的恬静与和谐。

“古堞平来春草合”写的是春天到来,城墙边的草木茂盛,显示出时间的流转和生机盎然。“荒田耕遍夕阳多”则描绘了农人勤劳耕耘的场景,夕阳西下,更显劳动人民的辛勤与坚韧。

最后两句“长淮咫尺中原近,愿借南风吹白波”,诗人站在淮河边,感叹中原地区虽近在咫尺,但战乱未息,他期盼借助南风的力量,吹散战争的阴霾,带来和平的希望。整首诗以景寓情,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热爱和对国家统一的深深期盼。

收录诗词(283)

尹廷高(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廷高,别号六峰。其父竹坡,当宋季以能诗称。仲明遭乱转徙,宋亡二十年,始归故乡。尝掌教于永嘉,秩满至京,谢病归。所著有《玉井樵唱正续稿》。自题其卷首云:「先君登癸丑奉常第,宦游湖海,作诗凡千馀首。丙子,家燬于寇,遗编散落,无一存者。仅忆《秋日寄僧》一联曰:『白蘋影蘸无痕水,黄菊香催未了诗。』先业无传,雅道几废,不肖孤之罪也。」观此,则仲明诗学,有自来矣

  • 字:仲明
  • 籍贯:遂昌

相关古诗词

渡淮

滨河废垒草离离,尺寸纷争彼一时。

着眼道旁看覆辙,平心局外说残棋。

中流白浪摇诗梦,古塞黄云付牧儿。

身老太平无事日,扁舟万里鬓丝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中秋玩月

桂殿高虚夜不扃,婆娑树影见分明。

天临九域燕逾壮,月在四时秋独清。

大地山河开古镜,凉宵风露湿寒琼。

开樽净洗愁千斛,烂醉那知斗柄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送刘千里南归

身外功名不足论,可堪客里酌离樽。

堂堂岁月青天在,渺渺江山白雾昏。

舟入泗河冰未合,人归三径菊犹存。

丈夫事业何忧晚,积水行翻万仞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送洪中立赴雷州教授

几人壮志窘黄埃,独子青云得意回。

万里江山驰晓驿,一毡风雨听春雷。

倚门慈母占乌鹊,开径童儿埽绿苔。

只恐未能温讲席,促归又对玉堂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