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嫁来未曾出,此去长别离。
父母亦有家,羞言何以归。
此日年且少,事姑常有仪。
见多自成丑,不待颜色衰。
何人不识宠,所嗟无自非。
将欲告此意,四邻已相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被丈夫遗弃的妇女的悲哀心境。她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嫁入夫家后一直未能得到应有的关爱和尊重,现在面临长期的别离,更感到羞愧难言,因为她无法向父母解释自己的处境。诗中的“事姑常有仪”暗示了古代社会对妇女严格的行为规范,女子即使遭遇不幸,也不得不遵循这些礼节。
“见多自成丑,不待颜色衰”一句,表明她的内心已经受尽委屈,容颜也随之失去了往日的光彩,而这并非因年龄渐长所致。诗中的“何人不识宠,所嗟无自非”则是她对自己的处境感到无奈,似乎在质问为什么自己会遭遇这样的待遇。
最后,“将欲告此意,四邻已相疑”表达了她想要倾诉内心苦楚,但周围的人已经开始议论,使她的处境更加尴尬和孤立。这首诗通过深刻的描写,展现了古代社会中女性在婚姻家庭中的悲惨命运,以及她们所面临的社会压力。
不详
一作邺之。晚唐诗人。与刘驾、聂夷中、于濆、邵谒、苏拯齐名,而以才颖最佳。曾担任吏部郎中(唐)、洋州刺史(唐)、祠部郎中(唐)等职务
岐路不在天,十年行不至。
一旦公道开,青云在平地。
枕上数声鼓,衡门已如市。
白日探得珠,不待骊龙睡。
匆匆出九衢,僮仆颜色异。
故衣未及换,尚有去年泪。
晴阳照花影,落絮浮野翠。
对酒时忽惊,犹疑梦中事。
自怜孤飞鸟,得接鸾凤翅。
永怀共济心,莫起胡越意。
碧树杳云暮,朔风自西来。
佳人忆山水,置酒在高台。
不必问流水,坐来日已西。
劝君速归去,正及鹧鸪啼。
太守龙为马,将军金作车。
香飘十里风,风下绿珠歌。
莫怪坐上客,叹君庭前花。
明朝此池馆,不是石崇家。
悄悄月出树,东南若微霜。
愁人不成寐,五月夜亦长。
佳期杳天末,骨肉不在旁。
年华且有恨,厥体难久康。
人言力耕者,岁旱亦有粮。
吾道固如此,安得苦伥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