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简堂自隐静归为万年主人访余林下相与道旧因以述怀

吾乡本仙窟,石井尤奇特。

民物生其间,古来盖千亿。

惟师与我家,所居共阡陌。

少小初无殊,长乃分儒释。

术业虽不同,于道俱有得。

师为方外游,声价已籍籍。

象教久衰微,赖师振业席。

炉鞴与钳锤,信有弥天力。

果续佛慧命,作大善知识。

我虽登禁涂,无功亦无德。

但有忧国心,徒劳竟何益。

挂冠归林下,面亦无惭色。

知心独有师,相视笑莫逆。

每思共谈玄,倾倒此胸臆。

江浙遥相望,恨不生羽翼。

昨朝忽惠然,得得访泉石。

一见双眼明,欢喜几折屐。

第念我与师,彼此头颅白。

世路方艰难,老去合休息。

师既归故乡,不应复他适。

愿言却世缘,来伴我幽寂。

相看成二老,永为闾里式。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重逢的情景,以及对友情和生活的感慨。诗中充满了对友情的珍视,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首句“吾乡本仙窟,石井尤奇特”描绘了家乡的神秘与独特,暗示着这里有着超凡脱俗的气息。接着,“民物生其间,古来盖千亿”则展现了家乡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

“惟师与我家,所居共阡陌”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深厚情谊,他们共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少小初无殊,长乃分儒释”说明了两人从小一起长大,后来各自选择了不同的道路,但都对道义有所追求。

“术业虽不同,于道俱有得”强调了虽然在专业领域有所差异,但都在各自的道路上有所成就。“师为方外游,声价已籍籍”赞美了友人在修行道路上的成就,名声远播。

“象教久衰微,赖师振业席”表达了对友人在佛教传播上的贡献的赞赏。“炉鞴与钳锤,信有弥天力”比喻友人在事业上的巨大影响力。“果续佛慧命,作大善知识”高度评价了友人的智慧和道德品质。

接下来,诗人转而反思自己的境遇:“我虽登禁涂,无功亦无德”,表达了对自己未能取得显著成就的自省。“但有忧国心,徒劳竟何益”流露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自身无能为力的感慨。

“挂冠归林下,面亦无惭色”表明诗人选择退隐山林,面对这样的选择,他没有丝毫的愧疚。“知心独有师,相视笑莫逆”表达了对友人理解和支持的感激之情。

“每思共谈玄,倾倒此胸臆”表达了诗人渴望与友人深入交流的愿望。“江浙遥相望,恨不生羽翼”表达了对无法立即相聚的遗憾。“昨朝忽惠然,得得访泉石”描述了友人突然来访的情景。

“一见双眼明,欢喜几折屐”生动地描绘了两人重逢时的喜悦。“第念我与师,彼此头颅白”感叹岁月流逝,两人均已年迈。“世路方艰难,老去合休息”表达了对年老体衰的无奈和对平静生活的向往。

“师既归故乡,不应复他适”表达了对友人回归故乡的祝福。“愿言却世缘,来伴我幽寂”表达了希望友人能留在身边,共享宁静的生活。“相看成二老,永为闾里式”表达了对两人成为榜样,为社区带来正面影响的美好愿景。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通过对友情、自然、人生哲理的描绘,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收录诗词(1146)

吴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浙江台州府人(现今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田市吴桥村)人。绍兴二年(1132)进士,官秘书正字,因揭露秦桧卖国专权被罢官。后任监察御史,上疏宋高宗自爱自强、励精图治

  • 字:明可
  • 号:湖山居士
  • 生卒年:1104—1183

相关古诗词

再题周处士山居(其二)

闲驱小队出城闉,春色三分已二分。

到处有花浑灼灼,望中无木不欣欣。

故池尚想玄晖宅,荒草空悲太白坟。

满目青山谁是主,独输高士卧烟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和泽民喜雨

阴长阳消帝怒深,尽驱赫日扫群阴。

却疑枉致一秋旱,聊复霈为三日霖。

陇亩共知成乐岁,里闾谁不起欢心。

朝来幽鸟知予意,亦向檐前作好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送诸乡人赴试南宫

闻道诸君上玉京,一杯聊复话离情。

青钱既中三年选,黄鹄须看万里程。

欲向他时成远器,要从今日立修名。

吾君锐意图兴复,好把嘉言对集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和朱世同夜闻竹声

醉卧空斋静绝人,夜阑霜月白纷纷。

寒生枕上浑无梦,声到窗前疑是君。

玉轸谁家调古曲,铁衣何处角孤军。

羡君写入新诗里,清壮还应过所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