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二首(其一)

不隔花村路,酣红上小桃。

鱼争溪涨暖,雁度海风高。

士节甘龙蛰,臣心淡雉膏。

绵山烟漠漠,何处觅蛇号。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豪]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清明时节的乡村景象,充满了生机与宁静。首句“不隔花村路,酣红上小桃”以“不隔”二字营造出一种自然和谐的氛围,仿佛诗人走在一条没有阻隔的小路上,两旁是盛开的桃花,色彩鲜艳,充满活力。“酣红”二字生动地描绘了桃花的娇艳欲滴,仿佛在春风中沉醉。接下来的“鱼争溪涨暖,雁度海风高”,通过鱼儿争抢溪水中的温暖和大雁在高空飞翔的画面,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同时也暗示了季节的更替。

“士节甘龙蛰,臣心淡雉膏”两句则转向对人的品格和心态的思考。这里“士节”指的是士人的气节,“甘龙蛰”比喻士人甘于隐居,不为世俗所动;“臣心淡雉膏”则可能是在说臣子的心志淡泊名利,不贪图富贵。这两句体现了作者对高尚人格的赞美和向往。

最后,“绵山烟漠漠,何处觅蛇号”描绘了一幅山间烟雾缭绕的景象,给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感觉。这里的“蛇号”可能是指某种声音,也可能是对某种难以捉摸之物的追寻,与前文的自然景象形成对比,增添了诗歌的意境深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清明时节乡村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人性、自然与社会关系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高尚品格的追求。

收录诗词(501)

金朝觐(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清明二首(其二)

是谁甘介节,长揖薄侯封。

白发招偕隐,青山杳旧踪。

禁烟隆报士,寒食不因冬。

纵有绵田奉,难将母氏饔。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广宁道上忧旱二首(其一)

十日征途往复还,翻因苦旱念民艰。

独留夕照明郊甸,尽有晴岚带远山。

芳树笼阴皆暑气,老农挥汗尚愁颜。

谁知霖雨成何日,空望浮云去住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广宁道上忧旱二首(其二)

祈祷封山作雨云,风霾镇日苦炎氛。

曾惊泽国无馀润,合向桑林忆旧闻。

杯酒不消心似醉,燃眉何计志如焚。

功名望已深饥渴,岂似民情待泽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应乡试西上

几日行程傍海涯,云山回望是吾家。

庭槐近午萦清梦,路柳斜阳带晚霞。

难得临时文入彀,可能到处雨随车。

翻因旱甚思乡土,无复閒情玩物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