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明朝太监晏公的高尚品德与勤勉政务。首联“清名俭德重当时,道路人传即口碑”赞扬了晏公的清廉名声和节俭品德,在当时社会中备受推崇,他的事迹通过人们的口耳相传,成为佳话。颔联“全陜山川遗爱在,留官管钥旧臣宜”进一步说明了晏公不仅在官职上尽心尽力,其仁爱之举也深深影响了陕西地区的山川与人民,留下美好的回忆。颈联“门无杂客迹如扫,案有残书手自披”则展现了晏公的自律与勤奋,家中不见闲杂之人,办公桌上散落着阅读过的书籍,可见他亲自翻阅,勤于学习。尾联“几疏乞骸恩未许,朴忠应结九重知”表达了晏公虽多次请求退休,但朝廷并未答应,显示出他对国家的忠诚与奉献精神,这种朴质而坚定的忠诚,应当被高层所知晓。整体而言,此诗通过对晏公生活细节的描绘,生动地刻画了一位为官清正、勤勉敬业、忠诚国家的官员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