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十朋对友人吴明可的回赠之作,通过诗中的情感表达和对友人的赞誉,展现了深厚的情谊与对友人才华的欣赏。
首联“五年三郡厌间关,心逐东归见雁山”,诗人以自己在异地任职多年,经历诸多艰辛为背景,表达了对回归故乡的渴望之情。这里的“雁山”既指具体的山川,也暗喻着友人吴明可所向往的归宿之地,体现了诗人对友人情感的共鸣。
颔联“力上祠章期得请,果回天意可投闲”,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吴明可通过努力最终得到朝廷认可,得以暂时摆脱政务、享受闲适生活的祝愿。这里运用了“天意”的比喻,寓意着友人得到了命运的眷顾,实现了内心的愿望。
颈联“疏慵似我宜归去,名德如公合召还”,诗人以自己的性格特点类比友人,表达了对友人个性的认同,并对其才华和品德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也暗示了希望友人能被朝廷再次征召,继续施展才华。
尾联“珍重诗来二千里,义风高韵两难攀”,诗人对友人通过千里寄来的诗歌表示珍视,赞扬了友人诗歌中蕴含的高尚情操和高雅韵律,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艺术成就的敬仰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也展现了对友人才华的赞赏和对友情的珍视,是一首充满人文关怀和艺术美感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