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不是人孤明月,月还负却良宵。如何三五雨潇潇。
偏滴助愁萋草。云卷微寒入暮,一灯瘦影魂摇。
梦归宵短路迢迢。今夜梦归须早。
这首《西江月·十五夜雨》是清代女词人徐灿的作品,描绘了十五夜晚雨中的孤独与愁思。开篇“不是人孤明月,月还负却良宵”以拟人手法,写月亮似乎有意背离了美好的夜晚,增加了词人的孤独感。接着,“如何三五雨潇潇”,通过描绘雨声,渲染了凄凉的氛围,进一步强化了愁绪。
“偏滴助愁萋草”一句,将雨滴比喻为添愁之物,落在萋萋草上,更显词人心境的落寞。下片“云卷微寒入暮,一灯瘦影魂摇”描绘了夜深人静时,云卷带来微寒,词人独对孤灯,身影消瘦,内心情绪动荡不安。最后,“梦归宵短路迢迢。今夜梦归须早”表达了词人渴望借助梦境逃离现实的苦闷,希望能在梦中寻得片刻安宁,暗示了她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对美好愿望的追求。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景寓情,借雨夜之景抒发了词人内心的孤寂与愁苦,展现了女性细腻的情感世界。
不详
又字明深、明霞,又号紫言(竹字头)。明末清初女词人、诗人、书画家,为“蕉园五子”之一。光禄丞徐子懋女,弘文院大学士海宁陈之遴继妻。从夫宦游,封一品夫人。工诗,尤长于词学。她的词多抒发故国之思、兴亡之感。又善属文、精书画、所画仕女设色淡雅、笔法古秀、工净有度、得北宋人法,晚年画水墨观音、间作花草。著有《拙政园诗馀》三卷,诗集《拙政园诗集》二卷,凡诗二百四十六首,今皆存
又是春光将尽,东风愁煞梨花。春魂不化蝶回家。
绕遍玉阑干下。燕子呢喃未了,一庭蕉雨交加。
凄声细雨奈何它。记得前春曾怕。
素女乍离绮阁,水晶帘动微霜。幽情未肯便分香。
怕见桃花红浪。粉蕊含嗔抱喜,怕它蝶乱蜂忙。
一枝清瘦玉初妆。不许何郎窥望。
午夜沈沈香薄覆。梦醒春依旧。
怕得燕双归,带却愁来,偏向人心授。
一剪东风寒欲逗。渐逼檀眉瘦。
也拟醉花阴,腻白夭红,凄雨先僝僽。
几日愁风和恨雨。乡梦教留住。
花外燕双飞,等得它来,诉与伤心语。
碧云有路须归去。青鸟书无据。
残月又模糊,空照人愁,没个分明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