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关道上古松歌

梅关夹道多古松,老龙鳞鬣争摩空。

怪鸟时呼幽壑风,涛声万派山汹汹。

客行八月方病暍,萧瑟对此如寒冬。

苍颜可入韦偃画,行者息肩骑者下。

亭午飕飕竽籁清,太阴黯黯云雷挂。

日轮月驭回高枝,木魅山精避深夜。

君不见泰山顶、徂徕巅,栋梁剥落大夫老,至今芳誉流青编。

何如岭外冲南斗,粤天浩荡开元后。

传闻植自曲江手,嶙峋气节俱不朽。

神明呵护当再拜,仰止高山几回首。

松上悬丝下有苓,花香叶苦通仙灵。

谁能筑室依岩扃,花可酿兮苓可烹。

科头箕踞烟霞里,下看度岭人如蚁。

往来名利空老死,投簪服食果宿诺,我欲从之赤松子。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梅关道上古松歌》描绘了梅关道上古松的壮丽景象与深邃意境。诗中以梅关道旁的古松为线索,展开了一幅自然与人文交融的画面。

首句“梅关夹道多古松”,点明地点与景物,古松的苍劲与梅关的雄伟相映成趣。接着,“老龙鳞鬣争摩空”运用比喻,将古松比作老龙,其鳞鬣摩空,形象地描绘出古松的高大与生命力。

“怪鸟时呼幽壑风,涛声万派山汹汹”两句,通过怪鸟的呼唤和山间涛声的汹涌,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壮阔的氛围,进一步烘托出古松的威严与不凡。

“客行八月方病暍,萧瑟对此如寒冬”则以行人的感受反衬出古松的冷峻与孤傲,同时也暗示了古松历经沧桑,依旧坚韧不拔。

“苍颜可入韦偃画,行者息肩骑者下”两句,赞美古松如同韦偃笔下的苍老而有韵味的形象,能够给旅人提供休息的场所,体现了古松的人文关怀。

“亭午飕飕竽籁清,太阴黯黯云雷挂”描绘了正午时分古松周围的清风与乌云,形成鲜明对比,增添了诗歌的动态感。

“日轮月驭回高枝,木魅山精避深夜”通过神话元素,赋予古松超凡脱俗的气质,表现了其在自然界的崇高地位。

“君不见泰山顶、徂徕巅,栋梁剥落大夫老,至今芳誉流青编”将古松与泰山、徂徕山的古树进行对比,强调了古松虽历经岁月,但其芳名永存。

“何如岭外冲南斗,粤天浩荡开元后”表达了对岭南地区独特自然风光的向往,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传闻植自曲江手,嶙峋气节俱不朽”指出古松的来历,赞颂其坚韧不屈的精神。

“神明呵护当再拜,仰止高山几回首”表达了对古松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其精神的传承与追求。

最后,“松上悬丝下有苓,花香叶苦通仙灵”描绘了古松上的丝线与下方的茯苓,象征着古松与仙界的联系,增添了神秘色彩。

“谁能筑室依岩扃,花可酿兮苓可烹”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希望能在古松下建造屋舍,享受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

“科头箕踞烟霞里,下看度岭人如蚁”描绘了诗人想象中的隐居生活场景,与世隔绝,悠然自得。

“往来名利空老死,投簪服食果宿诺,我欲从之赤松子”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淡泊,以及对仙人生活的向往,希望追随赤松子,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

整首诗通过对梅关道上古松的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思的融合,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历史、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2481)

邓云霄(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英州道中

丹岸锦石映行舟,水碧沙明散旅愁。

几处刈禾依夕浦,谁家吹笛倚江楼。

川回日暖犹含暑,山晚岚昏始觉秋。

久客归心催落叶,榜歌乘月下中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倦客

奚囊无长物,孤剑倚空镡。

已厌宦途恶,方知野兴甘。

入门童稚喜,一径蝶蜂酣。

莫问王程急,山中且结庵。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覃]韵

展二亲墓

酹酒荒阡草色殷,愁云苦雾结哀颜。

痛将满掬风前泪,洒向他年梦里山。

霜露渐看秋又老,松杉宁有鹤飞还。

栖乌昨夜号寒月,不觉朝来鬓已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同旧社中诸子集揖仙楼有感畴昔

六载微官叹陆沉,开尊真见故人心。

归来尚有陶潜菊,燕喜惭无陆贾金。

夜雨短檠伤往事,虚堂尘榻对沾襟。

存亡更切山阳感,含笛休教助苦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