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初闻蟹眼雪花声,忽有仙人玉佩鸣。
时作微吟清入骨,又成幽咽怨多情。
问知古涧飞泉落,起看寒泓绕石行。
欲解尘缨聊一濯,无尘可濯濯谁缨。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境。开篇“初闻蟹眼雪花声,忽有仙人玉佩鸣”两句,以奇特的比喻将听觉体验转化为视觉效果,使读者仿佛能见到那细小如蟹眼的雪花和清脆如玉佩的声音。
接着“时作微吟清入骨,又成幽咽怨多情”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声的深刻感受和情感的投射。诗人的吟咏不仅清澈而且能够穿透至内心,同时也蕴含着深深的情思与哀怨。
“问知古涧飞泉落,起看寒泓绕石行”两句,更进一步描写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探究和欣赏。这里的“古涧”、“飞泉”、“寒泓”、“绕石行”都营造了一种幽深而又生机勃勃的山谷景象。
最后,“欲解尘缨聊一濯, 无尘可濯濯谁缨”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尘世烦恼的超然和一种无奈。这里“尘缨”指的是世间的羁绊和烦忧,而“无尘可濯”则意味着无法找到真正能够洗涤这些烦忧的方法,“濯谁缨”更是对这种处境的一种无力感和自我反问。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之声和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寻求心灵净化的一种向往。同时,也流露出了一种深切的情感和内心的孤独感。
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家谱忠仍孝,词林博更宏。
牧羝无是子,雏凤有难兄。
谁谓身非达,其如道不行。
青蝇满天地,白日转清明。
乾道扶初旭,中台焕五云。
才登右丞相,已拜大观文。
胡不迟期月,看渠集茂勋。
一朝惊玉折,千载叹芝焚。
孤坐南宫悄,桃花故故红。
晴曛半脸日,寒惨数须风。
昔岁山村里,春光痛饮中。
不烦渠伴宿,今我已衰翁。
怪底风光好,还当上巳辰。
柳莺樊子口,梁燕赵家身。
花落春容瘦,阴浓夏意新。
晒书仍焙药,幽事也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