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旧时长见挥毫处,修竹幽兰取次分。
欲把一竿苕水上,鸥波千顷看秋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水田园风光图景。开篇“旧时长见挥毫处”表明诗人常在这个地方书写,或许是对自然之美的沉醉和回忆。“修竹幽兰取次分”则细致地描绘了竹林和兰花的生长环境,竹子修长而立,兰花幽香且雅,每一处都有其特定的位置和节奏。
下句“欲把一竿苕水上”中,“一竿苕”可能指的是用来划分水域的一种工具或标志,而“欲把”则表达了诗人对这静谧景致的珍视和留恋之情,想要将其永恒保存在心间。
最后,“鸥波千顷看秋云”描绘了一幅广阔的水天交辉图。鸥鸟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飞翔,或许是诗人借以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观察和感悟。秋天的云彩变幻莫测,给人以无限遐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他在这种环境中所获得的心灵平静与美的体验。
不详
一字仁父。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锦石倾攲玉树荒,雪儿无语恋斜阳。
百年花鸟春风梦,不是钱塘是汴梁。
素衣喜不污缁尘,贞女江头见似人。
桃李门墙零落尽,江南犹有一枝春。
红紫委尘土,绿窗清昼长。
安知两三竹,风已作秋凉。
泉急喧溪碓,山深怯瘦驴。
翟汤如肯隐,来此卜幽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