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其五)

堪笑山中,春来风景。一声啼鸟烟林静。

山泉风暖奏笙簧。山花雨过开云锦。

短棹桃溪,瘦藤兰径。独来独往乘幽兴。

韶光回首即成空,及时乐取逍遥性。

形式: 词牌: 踏莎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山中风景图。诗人以轻松愉快的心情,观赏着大自然的美丽,感受着春天的气息。

"堪笑山中,春来风景" 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山色之美的赞叹与享受。这里的“堪”字用得极为生动,它包含了一种喜悦、欣赏的情感。

接下来的 "一声啼鸟烟林静" 描述了一个细腻的景象:鸟鸣声中透露出一种静谧,仿佛整个山林都被这声音所填充,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

“山泉风暖奏笙簧” 这一句,更是诗人对自然美妙之处的描绘。这里的“山泉”、“风暖”与“笙簧”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图景,让读者仿佛能听见那清脆悦耳的声音。

"山花雨过开云锦" 则是对山中之美的一种高度赞誉。这里的“山花”、“雨过”与“云锦”共同描绘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景象,彷佛整个山林都被装点成了一幅精致的织锦。

"短棹桃溪,瘦藤兰径" 描写了诗人在这美丽山中行走的情形。这里的“短棹”、“桃溪”、“瘦藤”与“兰径”共同营造出一种幽静而又生机勃勃的景象。

"独来独往乘幽兴" 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在大自然中寻找精神寄托的心境。这里的“独来独往”表现出了诗人的自由自在,而“乘幽兴”则是对这种心境的一种美好描述。

最后,“韶光回首即成空,及时乐取逍遥性” 一句,则是诗人对时间流逝与生命无常的感慨,以及他提倡及时行乐、享受生活中那份自由自在的心境。这一句同时也揭示了诗人深刻的人生哲学。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邃的情感抒发,展现了一幅春日山中幽美而又充满生机的画面,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生活、自然与时间的独到见解。

收录诗词(113)

张抡(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约公元一一六二年前后在世]字才甫,自号莲社居士。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约宋高宗绍兴末前后在世。好填词,每应制进一词,宫中即付之丝竹。尝于乾道三年,(公元一一六七年)高宗莅聚景园,抡进柳梢青词;淳熙六年(公元一一七九)三月,高宗再莅聚景园,抡进壶中天慢词;九月,孝宗幸绛华宫,抡进临江仙词:均赐赉极渥。抡所著有《莲社词》一卷,存词100余首。《文献通考》及绍兴内府古器评二卷,《四库总目》并传于世

  • 籍贯:开封(今属河南)

相关古诗词

踏莎行(其三)

一片闲云,山头初起。飘然直上虚空里。

残虹收雨耸奇峰,春晴鹤舞丹霄外。

出岫无心,为霖何意。都缘行止难拘系。

幽人心已与云闲,逍遥自在谁能累。

形式: 词牌: 踏莎行

踏莎行(其一)

身世浮沤,利名缰锁。省来万事都齐可。

寻花时傍碧溪行,看云独倚青松坐。

云片飞飞,花枝朵朵。光阴且向闲中过。

世间萧散更何人,除非明月清风我。

形式: 词牌: 踏莎行

踏莎行(其八)

雪拥群峰,静□□□。□□□□□居□。

□□破壳栗黄香,柴□□□□□□。

□□□□,□和衣倒。寂寥气□□君好。

□□□贵足人争,山中恬淡能长保。

形式: 词牌: 踏莎行

踏莎行(其四)

人远山深,草□□□。□□□□天真性。

□□□长在山中,肯□□□□□□。

□似幽□,□□心尽。超然心□□□隐。

□□□水作生涯,百年甘守空山静。

形式: 词牌: 踏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