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寒芒曾动少微星,一水溶溶叠嶂横。
落日渔舟吹远笛,断烟戍屋带荒城。
沙鸥欲近如招隐,关树无多亦厌兵。
却忆莺花亭外路,太平箫鼓沸春声。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林景熙的《栝城》,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略带苍凉的边塞景象。首句"寒芒曾动少微星",以寒芒与少微星相映衬,暗示了边地的冷寂和历史的沉淀。"一水溶溶叠嶂横",通过流水和重峦叠嶂的描绘,展现出山水的壮丽和空间的开阔。
"落日渔舟吹远笛",傍晚时分,渔舟悠然,笛声飘荡,增添了宁静的氛围。"断烟戍屋带荒城",炊烟稀疏,戍楼孤独,显示出边疆的荒凉与戍守者的坚守。"沙鸥欲近如招隐",沙鸥飞翔,仿佛在召唤隐士,寓言边地的孤寂和对和平的向往。
"关树无多亦厌兵",寥寥几棵树也似乎厌倦了战争,表达了诗人对战乱的反感和对安宁的渴望。最后,"却忆莺花亭外路,太平箫鼓沸春声",诗人回忆起往昔春光里莺歌花舞的场景,与眼前的荒凉形成对比,表达了对盛世繁华的怀念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边塞的景色,寓情于景,表达了诗人对战乱的反思和对和平的期盼。
不详
一作德阳,南宋末期爱国诗人。咸淳七年(公元1271年),由上舍生释褐成进士,历任泉州教授,礼部架阁,进阶从政郎。宋亡后不仕,隐居于平阳县城白石巷。等曾冒死捡拾帝骨葬于兰亭附近。他教授生徒,从事著作,漫游江浙,是雄踞宋元之际诗坛、创作成绩卓著、最富代表性的作家,也是温州历史上成就最高的诗人。卒葬家乡青芝山。著作编为《霁山集》
田家无律吕,声寄始华桐。
碧卷春风老,清吹野水空。
客心寒食后,牛背夕阳中。
不惹梅花恨,年年送落红。
名山隔风雨,几度梦空驰。
谷口重来路,云根旧别时。
玄门尊老宿,白发长婴儿。
欲问还丹事,林深鹤已知。
黄叶青苔昼掩关,无端两鬓为诗斑。
胸吞云梦不知岸,堂在崆峒岂有山。
卷道暮年荆璞在,传家遗墨浦珠还。
王良去后盐车厄,老骥空怀十二闲。
盈盈新叠碧,难借柳条穿。
铸景菰蒲外,买邻鸥鹭边。
炎官初掌柄,水国不书年。
渐长薰风价,折筒供酒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