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世有英明善治君,奸雄屈伏作能臣。
尽忠于国人臣事,底事甘为跋扈人。
这首诗名为《桓温》,作者是宋代诗人徐钧。诗中通过描绘一个英明的君主能够使奸雄臣服,变为忠诚之臣的形象,暗示了桓温作为历史人物可能具备这样的领导才能。然而,诗人接下来提出疑问:如果桓温真的尽忠于国,为何又会变得专横跋扈?这反映了诗人对桓温性格转变的反思和对权力滥用的警惕。整首诗以问句结尾,引导读者思考权力与忠诚之间的复杂关系。
不详
力排谶纬本非经,言直多因见理明。
却憾临危无定守,仓皇叩地苦求生。
以石名儿合谶言,奇机端可破苻坚。
信乎有志终成事,逐将诛丕岂偶然。
齐为沽名特觐王,当时国势岂真强。
计来小缓庸何责,引得无君丑语扬。
网罗一代史编成,得失忠邪已熟评。
往鉴在前浑不顾,却依戚党倖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