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其四)

一春闻雨又闻风,蚕麦莺花已半空。

竞见奇兵谈纸上,也应枯瘠念沟中。

民穷岂但能为盗,俗阜由来易教忠。

记得林霆尝抚部,焚香深夜祝苍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张鸿基的《有感(其四)》描绘了一幅春天风雨交替、作物生长的景象。首句“一春闻雨又闻风”展现了春季多变的气候,暗示了农民生活的不易。蚕麦莺花“已半空”,意味着农事正在蓬勃发展,但也暗示了自然环境对收成的影响。

接下来,“竞见奇兵谈纸上,也应枯瘠念沟中”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现象的思考,他看到人们热衷于谈论兵法策略,却忽视了田间地头的艰辛和贫瘠,流露出对底层民众疾苦的关注。

“民穷岂但能为盗,俗阜由来易教忠”进一步揭示了社会问题,指出贫困不只是导致犯罪的根源,而富裕的社会环境本应更容易培养出忠诚的品德,然而现实并非如此。

最后,诗人回忆起林霆这位官员曾经在深夜焚香祈祷苍穹,希望上天保佑民生,体现出诗人对公正和改善民生的期待。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刻,既有对现实的忧虑,也有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关注民间疾苦和道德教化的主题。

收录诗词(11)

张鸿基(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即事(其一)

吟肩醉倚玉人箫,情话湖楼复此宵。

水自青青山自碧,笙歌容易送南朝。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萧]韵

即事(其二)

河房宴后镫船散,丁字帘前子夜歌。

除是一株杨柳色,白门秋影更无多。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

宿洞霄宫

余杭西北多林峦,芙蓉削掌青巑岏。

青山九锁锁不到,至今片石遗凡间。

当时人物久寂寞,飞鼠衔花上池阁。

一坛留得升仙名,白云荒山葬秋鹤。

我生学道十二年,笋鞋厌蹋齐州烟。

朅来寻仙坐溪上,一盏手掬桃花泉。

回风飕飕翠蛟舞,千年芝菌迷仙所。

隔溪水碓无人舂,满地松声捣秋雨。

形式: 古风

柳枝

莫向长桥问柳枝,春风一夜绿丝丝。

此身已苦多牵绊,肯为时人管别离。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