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蹀躞

落尽春花苔面,绣幕长孤倚。

别情长惜,余香散罗绮。

谁问雁杳鱼沉,倦魂可许相逢,乍眠乍起。

宿妆委,见说恹恹梳洗,笙囊静如水。

药阑愁听,蜂声满窗纸。

清昼翠凤离披,想他神女生涯,自来如此。

形式: 词牌: 解蹀躞

鉴赏

这首《解蹀躞》是清代诗人史承谦所作,其情感细腻,描绘了一位女子在春花凋零后的孤独与思念之情。

首句“落尽春花苔面”,以“落尽”二字渲染出春花凋零的凄凉景象,暗示了季节更迭,万物衰败的自然规律,同时也象征着女子青春易逝、韶华不再的感慨。接着“绣幕长孤倚”一句,通过描写女子独自倚靠在绣幕前的孤独场景,进一步强化了她的寂寞情绪。

“别情长惜,余香散罗绮”两句,将女子对离别的不舍和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表达得淋漓尽致。余香散落罗绮之间,仿佛是她与爱人相聚时留下的痕迹,如今却只能独自回味,增添了无限的哀愁。

“谁问雁杳鱼沉,倦魂可许相逢”两句,运用了雁与鱼的典故,表达了女子对远方爱人的深切思念。雁杳鱼沉意味着消息断绝,相逢无期,倦怠的灵魂在等待中煎熬,充满了无奈与绝望。

“乍眠乍起,宿妆委,见说恹恹梳洗”几句,描绘了女子在思念中的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即使勉强入睡,也难以持久,醒来后又开始梳洗打扮,试图以最美的姿态等待爱人的归来。这里的“恹恹”一词,形象地表现了女子因思念而产生的疲惫与无力感。

“笙囊静如水,药阑愁听,蜂声满窗纸”几句,通过环境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寂静而又充满愁绪的氛围。静默的笙囊、药阑旁的愁听、满窗纸的蜂声,每一处细节都透露出女子内心的孤独与忧伤。

“清昼翠凤离披,想他神女生涯,自来如此”结尾两句,以“翠凤离披”象征女子内心的纷乱与挣扎,同时将她比作传说中的神女,暗示了她虽身处凡尘,却有着超脱世俗的情感世界。这一句既是对女子命运的感慨,也是对她独立、坚韧精神的赞美。

整体而言,《解蹀躞》通过对女子内心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她在春花凋零后的孤独、思念与挣扎,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这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收录诗词(223)

史承谦(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调笑令

芳草。芳草。剪剪丛丛未了。

夕阳几处分明,嫩绿才经雨晴。晴雨。晴雨。

前度送君南浦。

形式: 词牌: 古调笑

如梦令

小篆拨残双箸。闷倚曲栏无语。

门外绿阴深,遮断玉郎归路。春去。春去。

飘过几番花雨。

形式: 词牌: 如梦令

六州歌头

繁华如许,绢素是谁题?

晴光好,香尘动,暖烟迷,障锦泥。

都趁芳菲景,连画舸,随雕毂,夷门外,樊楼下,傍长堤。

回首望中何处,天津近,杨柳春旗。

看红襟飘拂,碧草正萋萋。翠袖罗衣,水边携。

对杯中酒,贪歌舞,东风缓,落红稀。

扑蝶罢,听莺去,共依依。

醉难归,谁省春明梦,传蜡烛,禁垣西。

梨雪尽,饧策换,旧游非。

欲问宣和遗事,惊心又、蕃马频嘶。

向七陵魂断,挥涕夕阳低,花外鹊啼。

形式: 词牌: 六州歌头

浪淘沙

明月画楼前。早是凉天。年年明月向人圆。

只觉去年凉夜好,不似今年。败砌暗虫喧。

消受无眠。旧欢如梦两茫然。

惹起人问愁万斛,懊恼婵娟。

形式: 词牌: 浪淘沙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