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山诗十二韵应制

青云冠山巅,流水带山麓。

巨胜蟠龙蛇,奇形矫翔鹄。

二仪钟秀异,万巘尽臣仆。

磅礴启皇都,崇高介君福。

中天翠常积,一雨清似沐。

紫盖拥金门,彤旂接黄屋。

凉风隐林樾,灵籁响溪谷。

冉冉集烟霞,森森蕃草木。

村童晓来樵,野老夕归牧。

洞口鹤长鸣,松间鹿攸伏。

苔莱愧匪才,雨露滥沾禄。

何以答升平,愿言歌戬谷。

形式: 排律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钟山的壮丽景色和其在皇都中的崇高地位,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处。首联以"青云冠山巅,流水带山麓"起笔,形象地刻画了山势的峻峭和水的灵动。接着,诗人运用"巨胜蟠龙蛇,奇形矫翔鹄"比喻山势的奇特和秀美,如同龙蛇盘绕,鹄鸟翱翔。

"二仪钟秀异,万巘尽臣仆"表达了天地之间钟灵毓秀,众多山峦如臣子拜服于钟山之下。"磅礴启皇都,崇高介君福"进一步强调了钟山对皇都的庇护和帝王福祉的重要性。"中天翠常积,一雨清似沐"则描绘了雨后钟山的清新景象,犹如沐浴后的翠绿。

"紫盖拥金门,彤旂接黄屋"象征着皇家气象,华盖与旗帜映衬着皇宫的辉煌。"凉风隐林樾,灵籁响溪谷"则营造出宁静祥和的氛围,风吹过树林,溪谷回荡着自然的声音。"冉冉集烟霞,森森蕃草木"描绘了山间的云雾缭绕和生机盎然。

最后,诗人通过"村童晓来樵,野老夕归牧"的场景,展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洞口鹤长鸣,松间鹿攸伏"的静谧生活。诗人感慨自己才能不足,只能以"苔莱愧匪才,雨露滥沾禄"自谦,表达对太平盛世的感激,并以"何以答升平,愿言歌戬谷"的愿望,希望以诗歌赞美和歌颂这和平美好的时代。

收录诗词(100)

吴伯宗(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长江潦水诗十二韵应制

巴蜀已消雪,长江潦水浑。

洪涛涵日月,巨浪浴乾坤。

回拥三山出,雄驱万马奔。

大声如拔木,远势泻倾盆。

浩荡川原混,微茫岛屿蹲。

漫漫连两岸,渺渺接千村。

毂转盘涡急,云蒸湿气屯。

浮游多浴鹭,变化有溟鲲。

已足沾畴陇,还应赴海门。

朝宗长不息,灌溉意常存。

惠泽流今古,阴阳顺晓昏。

滔滔南国纪,永护九重尊。

形式: 排律 押[元]韵

南亩耕农诗应制

有客居南亩,为农尚力耕。

春风茅屋静,旭日晓窗明。

碧涧连云色,晴江漱石声。

披烟晨起早,带月夜归清。

鸡犬声相闻,牛羊卧不惊。

阶前留晚翠,场圃迄秋成。

陶令偏成赋,庞公不入城。

朋来三径小,酒尽一壶倾。

化雨诗书泽,开云竹树情。

极知蒙帝力,聊用乐吾生。

理世徵髦士,周行列俊英。

他年来束帛,努力报荣名。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芦汀洲隐浦应制

秋水长江湛碧沦,西风芦叶净无尘。

波间月出天光迥,海上潮来雪色新。

戒候每闻宾雁集,忘机唯与狎鸥亲。

长歌濯足烟霞里,始信幽人乐是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山沧溟隐谷应制

千叠龙蟠列翠崖,万年鳌脊奠蓬莱。

岚光每向天边起,云气常从海上来。

远近林峦金碧炫,参差楼阁画图开。

沧溟隐者神仙客,几度乘风轶九垓。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