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羁旅

听乐别离中,声声入幽肠。

晓泪滴楚瑟,夜魄绕吴乡。

几回羁旅情,梦觉残烛光。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翻译

在离别的音乐中聆听,每一声都触动内心深处。
清晨的泪水滴落在楚地的瑟琴上,夜晚的灵魂在吴地的乡愁中徘徊。
经历了多次的旅途困顿,醒来时只有残烛微光映照着梦境。

注释

听乐:在离别时的音乐中。
别离:分离、告别。
幽肠:内心深处。
晓泪:清晨的泪水。
楚瑟:古代楚地的瑟琴,象征故乡或哀愁。
吴乡:古代吴国的地方,这里泛指他乡。
羁旅情:漂泊在外的情感。
梦觉:从梦中醒来。
残烛光:只剩下一小部分的烛火。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游子在长安(今陕西西安)对音乐别离时的心境。诗人通过细腻的感官描述,传达了自己深厚的情感和对故乡的无尽思念。

“听乐别离中,声声入幽肠。”这里,“听乐”指的是聆听音乐,而“别离”则是因为这音乐而引起的离愁。诗人通过耳朵感受到的乐音,不仅触动了心弦,更深入到了内心的最深处,表达了一种情感的共鸣和深刻。

“晓泪滴楚瑟,夜魄绕吴乡。”这是对思念之情的进一步渲染。诗人在清晨时分,听着瑟琴的声音,不禁潸然泪下,这份哀伤之情如同古代楚国(今湖南、湖北一带)的瑟声一般凄美而又深沉。而夜晚,则是鬼魅缠绕,仿佛见到了遥远的吴乡(今江苏、上海一带),这种幻觉更增添了对家乡的情思。

“几回羁旅情,梦觉残烛光。”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的羁旅之感,这份离愁已经重复了多次。即便是在梦中,也能感受到这份难以释怀的思念。而当梦醒时,只剩下了昏黄的灯光,更加凸显出内心的寂寞和孤独。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音乐、时间、空间的巧妙运用,展现了一位羁旅之人的深切情感和无尽乡愁,是一首表达游子离愁的佳作。

收录诗词(499)

孟郊(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汉族,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唐代著名诗人。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 字:东野
  • 籍贯: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
  • 生卒年:751~814

相关古诗词

长安羁旅行

十日一理发,每梳飞旅尘。

三旬九过饮,每食唯旧贫。

万物皆及时,独余不觉春。

失名谁肯访,得意争相亲。

直木有恬翼,静流无躁鳞。

始知喧竞场,莫处君子身。

野策藤竹轻,山蔬薇蕨新。

潜歌归去来,事外风景真。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冬日

老人行人事,百一不及周。

冻马四蹄吃,陟卓难自收。

短景仄飞过,午光不上头。

少壮日与辉,衰老日与愁。

日愁疑在日,岁箭迸如雠。

万事有何味,一生虚自囚。

不知文字利,到死空遨游。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杂曲歌辞.出门行二首(其一)

长河悠悠去无极,百龄同此可叹息。

秋风白露沾人衣,壮心凋落夺颜色。

少年出门将诉谁,川无梁兮路无岐。

一闻陌上苦寒奏,使我伫立惊且悲。

君今得意厌粱肉,岂复念我贫贱时。

形式: 乐府曲辞

出东门

饿马骨亦耸,独驱出东门。

少年一日程,衰叟十日奔。

寒景不我为,疾走落平原。

眇默荒草行,恐惧夜魄翻。

一生自组织,千首大雅言。

道路如抽蚕,宛转羁肠繁。

形式: 古风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