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钟山

生涯如倦鸟,栖息此山中。

睡足谁呼觉,烟消篆已空。

翻经欺眼力,斜日借窗红。

卧听铜瓶泣,青松万壑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隐居于钟山的生活状态与内心世界。首句“生涯如倦鸟,栖息此山中”以倦鸟归巢比喻诗人厌倦尘世,选择在山中寻求心灵的栖息地,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逃避。

接着,“睡足谁呼觉,烟消篆已空”两句,进一步展现诗人闲适自在的生活状态。睡足后无需他人唤醒,烟消篆空则暗示时间流逝,生活节奏平缓,没有世俗的纷扰。这里“篆”指香烟之烟,形象地描绘了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静谧。

“翻经欺眼力,斜日借窗红”则展示了诗人日常生活的另一面——阅读佛经。面对经书,诗人或许感到眼力不济,但斜阳透过窗户洒下的一抹红色,为这静谧的时光增添了几分温暖与诗意。这一细节不仅展现了诗人的精神追求,也体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敏感与欣赏。

最后,“卧听铜瓶泣,青松万壑风”两句,以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诗人夜晚的所闻所感。铜瓶似乎在哭泣,青松在山谷间随风摇曳,营造出一种幽深而略带哀愁的氛围。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写,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反映了他对自然界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诗人隐居山林、远离尘嚣的生活状态及其对自然、佛法的深切感悟,充满了禅意与哲思。

收录诗词(1809)

释德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生卒年:1089

相关古诗词

读中观论

平生智眼浊,尘劫著心深。

长向环轮上,空将始末寻。

十方真寂灭,一念去来今。

妙绝调琴指,知谁解赏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对雪尝水饼

雪粲罗敷喜,报春呈舞腰。

旋风寒正密,到地暖还消。

轻薄凌梅蕊,蹁跹搅柳条。

幽欣尝水饼,举箸一长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清明前一日闻杜宇示清道芬

篱外花如海,閒轩小寝惊。

最先闻杜宇,更觉近清明。

云怒必为雨,风和拗得晴。

阿芬甘劣我,笑里恰诗成。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閒门

杯饭终永日,一裘支千秋。

馀生已无累,此外复何求。

懒出门常闭,欣眠榻可休。

抛书方手倦,啼鸟破深幽。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