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清代诗人翁同龢在春申浦畔子胥祠附近所作,描绘了冬日的景象以及对历史人物的沉思。首句点明地点和季节,"春申浦畔子胥祠",暗示诗人在此地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山寒木落时"则描绘出秋末冬初的凄清气氛。
接下来,诗人借子胥祠的典故,表达了对外来威胁的警惕,"四裔竟将魑魅禦",暗指时局动荡,需要抵御外敌;同时,他内心深处仍坚守信念,"寸衷尚有鬼神知",表明他对正义与道德的坚守。
"老韩合传谁能辨",这里的"老韩"可能指的是历史上的韩信或韩愈,诗人借此表达对历史人物评价的复杂性,暗示分辨是非不易;"刘李同官莫漫疑"则提醒人们不要轻易怀疑忠良之士,体现了对忠诚者的肯定。
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的隐居意愿,"此去闭门深谷里",表示他将远离尘世纷扰,回归宁静;"会须读易更言诗",则透露出诗人将以研读经典和诗歌为乐,寻求精神寄托。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含哲理,既展现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又流露出其对个人修养的追求,具有深厚的历史感和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