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灵山房

吾怀九灵翁,大节如孤鸾。

浮海未得遂,辗转九洞天。

如何变姓名,尚为弋者弹。

高皇不能屈,馀生终自残。

未闻翘车士,乃以牢狱填。

诸公不强谏,史册足长叹。

黄竹夜泪落,白龙亦神寒。

至今永乐寺,悽怅云林烟。

嵯峨君臣义,不以夷夏迁。

高皇提日月,赤手洗幽燕。

九灵所遭遇,尚与余蔡悬。

疑或可无死,巽辞得生还。

不见东维子,平定巾栾栾。

暂下读书台,卒返三泖间。

重渊见李黼,完节要无愆。

而士各有志,不忘丧其元。

高皇亦色动,晨星黯长干。

㴞㴞江河下,大节良所难。

为我寓公重,山房永勿谖。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全祖望对九灵山房的感慨之作。全诗通过描述九灵山房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命运,表达了对忠诚、气节的赞美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深沉思考。

首句“吾怀九灵翁,大节如孤鸾”,以“九灵翁”象征山房主人的高尚节操,如同孤独的凤凰,隐喻其坚守自我,不随波逐流的品质。接下来,“浮海未得遂,辗转九洞天”描绘了主人公追求理想却未能实现的艰难历程,隐含着对命运多舛的感慨。

“如何变姓名,尚为弋者弹”一句,揭示了主人公在追求理想过程中可能遭遇的困境和牺牲,即使改名换姓,也无法逃脱外界的误解和迫害。接着,“高皇不能屈,馀生终自残”表达了对主人公坚持正义、不向权势低头的赞扬,同时也暗示了其最终的悲剧结局。

“未闻翘车士,乃以牢狱填”进一步强调了主人公在追求理想时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和牺牲,即使是最忠诚的追随者也难以避免遭受苦难。诗人通过这一段落,表达了对忠诚与牺牲精神的深刻敬仰。

“诸公不强谏,史册足长叹”指出当时社会中缺乏足够的力量和勇气来保护和维护正义,使得历史留下了遗憾和叹息。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以及对正义缺失的忧虑。

“黄竹夜泪落,白龙亦神寒”运用典故,形象地描绘了主人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内心的痛苦和无奈,同时也暗示了其最终的悲凉结局。这一段落充满了对人性光辉的赞美和对命运不公的哀叹。

“至今永乐寺,悽怅云林烟”将场景转移到永乐寺,通过描写寺庙周围的凄凉景象,进一步强化了对主人公命运的同情和对历史沧桑的感慨。

“嵯峨君臣义,不以夷夏迁”强调了忠诚与气节的重要性,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这种精神都应被铭记和传承。这一段落体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高尚品质的推崇。

“高皇提日月,赤手洗幽燕”赞美了高皇(可能指历史上的某位英雄)的英勇事迹,展现了其以一己之力对抗强敌的壮举,进一步强调了忠诚与气节的价值。

“九灵所遭遇,尚与余蔡悬”对比了九灵山房主人与其他历史人物的命运差异,突出了其独特性和非凡之处。

“疑或可无死,巽辞得生还”表达了对主人公命运的同情和对其可能逃脱不幸结局的希望,同时也暗示了历史中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不见东维子,平定巾栾栾”通过提及另一位历史人物,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主题,强调了忠诚与气节在不同历史背景下所展现出的共通性。

“暂下读书台,卒返三泖间”描述了主人公短暂的离开与最终的回归,隐含着对命运转折的思考和对人生归宿的探索。

“重渊见李黼,完节要无愆”通过提到李黼,强调了主人公在面对困难时保持节操的重要性,即使在极端环境下也不失为人的尊严。

“而士各有志,不忘丧其元”表达了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的认同,即使在面临牺牲时也不忘初心。

“高皇亦色动,晨星黯长干”通过高皇的反应,反映了对主人公命运的同情和对历史人物情感的共鸣。

“㴞㴞江河下,大节良所难”总结了忠诚与气节的珍贵和不易,即使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这些品质依然值得人们去追求和守护。

“为我寓公重,山房永勿谖”表达了诗人对九灵山房及其主人精神的敬仰和怀念,希望后人能够记住这段历史,继续传承和发扬这种高尚的品质。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九灵山房及其主人命运的描绘,展现了忠诚、气节、历史变迁以及对人性光辉的赞美。全诗情感深沉,寓意深远,不仅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也引发了读者对忠诚、气节与命运之间关系的思考。

收录诗词(798)

全祖望(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浙东学派重要代表,学者称谢山先生。曾主讲于浙江蕺山书院,广东端溪书院。上承清初黄宗羲经世致用之学,博通经史,在学术上推崇黄宗羲、万斯同,于南明史实广为搜罗纂述,贡献甚大,其著作极为丰富,达35部,400多卷,且大多数学术著作用力极深。其主要著作有:《鲒埼亭集》、《困学纪闻三笺》、《七校水经注》、《续甬上耆旧诗》、《经史问答》、《读易别录》、《汉书地理志稽疑》、《古今通史年表》等

  • 字:绍衣
  • 号:谢山
  • 籍贯:浙江鄞县(今鄞州区洞桥镇沙港村)
  • 生卒年:1705-1755

相关古诗词

返棹慈湖先生墓下守潮

晨起望早潮,茫茫雾如海。

黑云遍芦中,朝爽失真宰。

四明北诸峰,翠碣擅晴霭。

胡忽眩我睛,三叹生感慨。

谁谓平旦气,定足见精采。

长夜亦梏亡,畴为洗荒秽。

伫需旭日光,祛兹周遭累。

灵台顿瞿然,石窗共潇洒。

形式: 古风

姚江以诗招严子陵魂

先生降生处,岩壑良峥嵘。

一朝桐庐去,老死应客星。

化安瀑泉好,神茭和仙菁。

纵或不思蜀,福地宁忘情。

我思筑双台,东西招精英。

魂盍归乎来,一曲江峰青。

形式: 古风

意林问予甬上膏蟹入暮春何以遽殒戏答

膏蟹之夙世,殆是汉侏儒。

年年上巳后,鼓胀毙海隅。

但得以饱死,臣朔所不如。

谢山先生长清臞,力与臣朔足并驱。

近来更失太官粟,又复耻曳诸侯裾。

抚兹蟹一笑,何恃济饥躯。

祗应学蜑户,酱汝为冬储。

封以谢山云,日下酒一棜。

形式: 古风

吴敦复之京师得其尊公绣谷手校宋椠许郢州集以归同樊榭谷林作

当年绣谷翁,诗思凌风骚。

瓶花作法供,酒器分郎曹。

时呼珠盘客,闲染猩猩豪。

我来玲珑帘,如过丁卯桥。

浑疑许郢州,前身或可招。

聚书逾万卷,露纂兼霜抄。

老眼细审定,校雠彻寒宵。

钤以冻乳印,不翅青琼瑶。

一瓻借复还,户外屦则殽。

忽失郢州本,极望心忉忉。

馀皇已佚去,长鬣不可邀。

鱼肠已飞去,欧冶空自劳。

妖徵辰已梦,其岁在元枵。

身骑白雀去,书与白云韬。

私心窃耿耿,旧雨忧萧寥。

佳郎真健者,不愧虎子骁。

坐笑奢产括,愿学固绍彪。

十年广故业,插架增岧峣。

馀事作小诗,秀色映兰苕。

昨岁游燕市,软红厌尘嚣。

何来青毡故,得之非意遭。

乍见足狂喜,掩卷遂号咷。

一卮望影堂,手泽荐芗羔。

再爵酹郢州,荒云天末浇。

摩挲甲乙部,追溯墨痕遥。

吁嗟斯世间,聚散如蓬飘。

不见东涧叟,绛云与天高。

百卷旧汉书,临别何嗷嗷。

晚年复遇之,昭庆老僧寮。

刲羊祭松雪,清泪如河㴞。

一去不复返,拂水亦魂消。

有子乃不死,先德完球刀。

酉阳诸清閟,重光烛神霄。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