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栖贤山居韵(其十二)

率尔行将去,倦来树底眠。

泉流时问话,鸟宿似安禅。

霜不凋金粟,海难变砚田。

每看敲石火,一点自生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栖息于山中的生活情景,充满了宁静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首句“率尔行将去”,透露出一种随性而为的生活态度,仿佛是说僧人随意地行走,没有固定的路线或目的。接着,“倦来树底眠”则展现了僧人在劳顿之后,选择在树下休息的情景,这种简朴而自然的栖息方式,体现了与世无争的超脱精神。

“泉流时问话,鸟宿似安禅。”这两句通过生动的细节描绘,展现了僧人与自然界的互动。泉水潺潺,仿佛在与僧人对话;夜幕降临时,鸟儿归巢,似乎也在进行着内心的冥想。这样的场景,既体现了僧人对自然的亲近,也暗示了他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霜不凋金粟,海难变砚田。”这两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以“金粟”象征僧人的修行成果,即使外界环境变化万千,如霜雪覆盖,也无法改变其内心的坚定与纯净。同时,“砚田”则比喻僧人的修行之地,如同海之不易变,始终是其心灵的归宿。

最后,“每看敲石火,一点自生烟。”这一句描绘了僧人日常生活的简单与纯粹。敲击石头以取火,虽是小事,却蕴含着生活的智慧与对自然的尊重。这一点点的火焰,不仅温暖了身体,也照亮了心灵,象征着内在的光明与希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僧人山中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内心世界的宁静与超脱。诗人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场景,传达了对简单生活和内心修行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1490)

释函可(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和栖贤山居韵(其十三)

如何有好日,不出又成阴。

一任霜催鬓,毋令泪渍襟。

林泉宁有异,天地此中深。

竟夕寒如水,空馀一寸心。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和栖贤山居韵(其十四)

不能效古昔,镇日为人忙。

树影当窗直,峰岚入梦长。

晓风轻布衲,暮雪静茆堂。

更想峡桥畔,平分一碗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和栖贤山居韵(其十五)

展卷旧相识,全非此日人。

明明千古意,寂寂一孤身。

到死终无二,平生只是真。

最怜初睡熟,又度大榕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和栖贤山居韵(其十六)

本无才足恃,不是性多偏。

沙石甘居后,冰霜独在前。

难销檀越水,不种祖翁田。

所以一瓢外,风吹自岁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